能否消除中日疏离感
中日之间当然不全是“朝鲜”、 “熊猫”这类不那么针锋相对的议题。即使在野田访华前夕,日本仍有偏右翼的媒体用猜忌的眼光盯着中国。《产经新闻》题为“中国旨在分割包围网,掌握对日外变主导权”的文章称,中国欢迎野田佳彦访华,是想以对朝鲜新体制的影响力为背景,掌握对日外交上的主导权,从而使得东海等问题的交涉按照中国步伐前进。同时,通过向东日本大震灾中受灾地出租大熊猫等,上演中日关系修复的戏码。这些都是出于想要分割以美国为中心构建的对华包围圈的目的。
而路透社报道称,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在野田访华之前上映,这部大片会让日本在许多中国人心目中的第一印象仍是战争时代的恶行,并在野田访华之前勾起新的民族情绪。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鸠山首相下台后,日本民主党政府就把外交重点完全放回到美国身上,中日两国关系比较冷淡。双方对两国关系的困难看得很清楚,中日之间多个结构性矛盾一时没有解决的办法,两国民间又有很多敌视情绪。因此指望中日关系短时间内有根本的改观是不切实际的,无论北京还是东京对此也都很清楚。但作为两个交往密切的大国,中日领导人之间的访问又非常重要,这至少能使这种关系不至于出现严重恶化。
日本最新一期《时事政治》杂志在分析此次野田访华的背景时说,日中两国之间的相互怀疑和不满一直贯穿着后冷战时代的两国关系,要消除这种疏离感需要时间和两国政府“诚心诚意的努力”.而对于被怀疑为亲美主义者和对华强硬派的野田来说,他能否得到中国人的信任,能否将自己的态度和心意带到北京“还有待观察”。
中央党校近日召集几十名中日智库专家探讨“灾后日本政治外交走向与中日关系”。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表示,中日关系不是“零和博弈” 关系,中国也绝不会做“以邻为壑” 的事情,国强必霸的国际政治逻辑并不成立。日本一些学者则表现出不同的观点。日本株式会社PHP研究所研究员前田宏子认为,美日同盟仍然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基石.日本政府调整外交政策以应对崛起中的中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感上的泛亚洲思维只会让日本的外交走入歧途。(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李珍 甄翔卢昊 本报记者卢长银魏莱) 上一页 [1] [2] [3]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