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和静钧
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3月13日表示日本将购买650亿人民币的中国国债,而这一购入计划,是去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时与中方达成协议的具体落实。预计日本政府在启动这一项目之初先会购入小额中国国债,然后视市场变化在被批准的额度之内购进其余国债。
受制于人民币并非是可以完全自由兑换,很多外国买家虽对中国收益率诱人的债务市场垂涎三尺,但在投资实际行动上却小心翼翼。按目前我国金融制度的安排,外国买家需先加入到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项目,才可获得中国中央银行审批的投资人民币债务市场的额度。日本银行已有加入QFII,并已经持有了少量的中国国债。由于QFII项目不可能在额度上有更大的突破,外国意向者必须另辟蹊径,与中方展开谈判,方能大幅度挺进中国人民币资本市场。
而从中国对日国债投资情况而言,中国一直把日元视为外储多元化一揽子方案中优先考虑的外国货币之一,中国至少持有4千亿美元的日本国债,庞大的持债,倒反令日本人坐立不安,认为中国在关键时刻会把抛售日本国债视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致使日本处于受威胁的状态。为了平衡这一种“威胁”,日本发出双向持债方案,通过持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币国债,至少可以弥补一下“金融武器”的力量失衡。
不过,考虑到人民币市场化程度较低,人民币汇率市场冲力应压能力较强,抛售人民币债券的方式“反制”中国抛售日本国债之风险,这样的逻辑思维可行性,尚处于令人怀疑的状态。反倒是日本在外储已经初步多元化后实现再多元化的意图,却是令人信服的说法。
日本外储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却在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额上与中国基本不分上下,中国虽处于世界上第一位,但离处于世界第二位的日本近9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并不遥远。在美元疲软、日元走强和美元国债收益率偏低的情况下,日本的外储中把人民币列入新多元化的目标,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更何况中国已经上升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经济增长与前景和中国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中国经济联系更紧密,更有利于日本企业。日本除了考虑直接投资中国国债之外,还在考虑向中国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日本银行直接可以向本国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日本是第一个向中国人民币发出“秋波”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示爱成功”的发达国家,这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并不急于本国货币市场化,但中国为了服务于不断扩大的贸易,也为了摆脱对美元结算货币的过度依赖,急切希望人民币的国际化。之前中国与白俄罗斯及马来西亚等国谈判,双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就是视为中国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一种努力。近年来,中国在与有关国家的互换货币谈判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双边贸易结算将绕开美元,以人民币和对方货币结算。日本外储中把人民币列入投资对象,应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
总之,依目前态势分析,日本购入中国国债之决定,乃是双边互利共赢之举。人民币国际化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人民币市场化率的提高,一旦人民币成强势国际货币,光是强势货币地位,就可坐收国际金融溢价红利。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