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心韬
日本将在明年摆脱通货紧缩?对于已经经历了20多年通缩的日本来说,这个“愿景”看起来很美,特别是在日本内阁府发出这一积极信号的背景之下。但要真正地克服通缩顽疾,实现日本央行所谓的1%短期通胀率目标,日本政府和央行可谓任重道远。
日本内阁府日前预测,2013财年(始于明年4月)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7%,名义GDP将增长1.9%,这将是1997财年以来日本首次名义GDP增长超过实际GDP增长,意味着日本在摆脱长期通缩方面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同日,内阁府还预计2013财年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上升0.5%,正在努力对抗通缩的日本央行则预计该财年CPI将上升0.7%。
就在上周,日本内阁府公布数据称,二季度日本GDP按年率计算同比仅增1.4%、环比增0.3%,经济表现大幅弱于市场预期,且消费的疲软成为拉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考虑价格趋势的GDP平减指数二季度同比萎缩1.1%,表明当季日本仍在经历通缩。
自去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以来,日本经济表现波动较大。其中,去年第一、二季度GDP出现萎缩,去年三季度和今年二季度同比增幅达7.4%和5.5%。自2001年以来,日本全国CPI同比涨幅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处在负值当中,最新的6月份CPI出现0.2%的同比萎缩。
另外,在此前一周,日本参议院通过了以提高消费税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与税制一体化改革相关法案。日本政府将分别在2014年4月和2015年10月将现有消费税率水平5%逐步提高至8%和10%。这也就出现一个悖论,即尽管在两个消费税率改变生效的时间点之前,日本国内民众会进行提前消费,助推CPI和整体经济的上行。但是,消费税的提高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日本的消费热情,且在缺乏持续经济增长的支持下,消费税率的提高反会抑制经济增长乃至整体物价。
日本央行也可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国债货币化,进而“制造通胀”,这对于早已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用得炉火纯青的日本央行来说,似乎是一条“正道”,而且该行也一直在这么做,特别是在日元汇价居高不下的情形下。但该行行长白川方明还是清醒地认识到:在超低利率水平(零至0.1%)长期化的前提之下,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的效果将十分有限。这也导致日本央行和政府之间关于货币政策走向的意见相左,政府频频施压央行采取更加积极举措。而从政治博弈的力量来看,央行似乎正在“屈服”,如在今年破天荒地明确了通胀率目标,尽管并没有指出相关的权责利;与此同时,该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新增了两名“宽松立场”坚定的新成员。
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通缩的历史成因毋庸置疑也将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企业去杠杆化进程的长期化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深度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日本通缩说到底是日本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的一面镜子,反映出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养老金体制、劳动力市场乃至移民制度等诸多“大问题”。因此,与其说扭转通缩是一项能用短期举措实现的目标,不如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改革来予以巩固。显然,这对于日本政府和央行都不是短期可以顺利实现的任务。克服通缩,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