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外需导向经济
金融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现代金融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极大地影响到就业人口、企业收益、经营创新等各个领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长总体疲软,股票下跌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损失达到世界名义GDP的40%。据普遍预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完全消除还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的潜在增长率从80年代的4%下降至2000年后的1%,导致其金融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持续下降。以在东京上市的外国企业为例,1991年鼎盛期达到127家,而眼下这一数字仅仅为11家。
由于日本金融业特别是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竞争力下降,日本企业资金严重闲置,银行贷款总额减少20%(400万亿日元),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经历了 “失去的二十年”。唤起内需一直被认为是日本摆脱经济长期低迷的唯一出路,鸠山由纪夫政权更是提出了“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施政纲领。但事实情况却是,日本经济增长中的出口依存度一直高居不下(60%以上),大大超过个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的比例。在经济结构改革屡遭失败后,日本政府再次提出外需引导的经济新成长战略,将扩大出口摆到了重振景气的核心地位。
开启治理通货紧缩的捷径
日本银行多年来实施“零利率”政策,致力于扩大货币供应治理通货紧缩局面,但一直未能扭转企业投资低迷的现状。2012年以后,日本银行的新贷款制度侧重向海外提供资金,增强了对外汇市场日元贬值的政策诱导。但正如保罗?克鲁格曼所言:即使在经济景气条件下,发达国家要实现1%的物价上升都相当困难。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执政后,积极推行扩大的财政支出和大胆的金融政策,“将日元贬值作为首要目标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安倍晋三语)。鉴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日本银行要想在两年内实现2%通货膨胀目标几乎毫无胜算,而让日元贬值无疑是目前经济环境下治理通货紧缩的快捷通道。有专家预测,通过此轮宽松政策的实施,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升至1%的预期水平。但如果日本想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日元汇率需贬值至12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
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次日,日元汇率应声回落,东京市场股票指数大幅上扬至13000点,长期国债利率刷新了0.3%的历史最低纪录。这说明,新政策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效果。随后的企业短期经济观察调查显示,受日元贬值、股市上升影响,制造业大企业景气判断指数(DI)明显改善,2013年度(到2013年3月)制造业大企业经常收益同比增长10.9%。更有分析指出,如果将企业在制定2013年度投资计划时设定的85日元兑1美元平均汇率水平,换算成目前的95日元兑1美元,2013年度制造业大企业的经常收益将增长23.9%……(全文请阅读《中国金融》印刷版2013年第9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