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语出惊人,称“余生将贡献于实现东亚共同体的事业”。
相比欧盟,拥有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的东亚,似乎在一体化进程上仍是步履蹒跚。
中日韩三国是亚洲经济的支柱,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2012年,三国GDP合计达到15万亿美元,占亚洲的70%、是世界的五分之一。同时,三国也是全球贸易大国,2012年三国的出口总额达到3.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
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潮流,从APEC到G20机制,协商一致、共同行动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危机,消弭分歧的首要选择。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日韩三国愈发意识到,各自的经贸往来已经将三个国家紧密结合,如果没有一个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将很难在频繁的经济波动面前独善其身。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东盟“10+3”领导人会议、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等沟通机制的推动,中日韩自贸区(FTA)的首轮谈判已于今年3月正式举行,第二轮谈判也将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上海举行。建立东亚共同体这一经济共同体的设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汤元健治:建设东亚共同体的关键在于中日两国
日本综合研究所副理事长汤元健治先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坦言,真正的东亚共同体应当包括中日韩、东盟十国、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而该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这些国家的共同努力。
“建设这一共同体的关键仍在于中日两国,一旦中日两国能建立起互信的经济共同体,那这个东亚共同体就能很快建立了。”汤元健治说。
东亚共同体的设想由来已久。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东盟率先启动了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对话机制。而在2002年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与会各方首次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该设想是仿照欧盟模式,先期建立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进而采用一揽子亚洲货币为计价单位,设立亚元,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
2009年,这一构想在鸠山由纪夫担任日本首相期间,一度变得十分受欢迎。而在本次智库峰会上,鸠山由纪夫重申:“东盟、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构成东亚共同体的核心。我设想的东亚共同体不是一个封闭式的共同体,它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机制,可以由东亚各国参加。”
但是安倍政府上台后,似乎日本更愿意加紧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谈判,同时安倍经济学所带来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更让许多贸易伙伴担忧,日本采取了以邻为壑的对外经济政策。
对此,汤元健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其实安倍经济学中的第三大政策,成长战略,就包括日本将会推动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自贸区,推进东亚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因为这些战略不仅仅让日本,也让亚洲国家受益。而要想达到这样的一个发展目标,就必须建立东亚共同体。”
相对于中日韩三国,东盟各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自由贸易区,而乐观预计,2015年东盟共同体也将成立。或许有了东盟各国的先期示范,中日韩三国能在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上走得更远。
汤元健治强调,东亚共同体的建立需要逐步完成,因为这与TPP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框架。TPP只需要各国协商一致便可以签署协议加入,而东亚共同体则需要在自由贸易区、各国关税同盟,甚至到统一货币等多步骤完成后才有可能建立。日本必须首先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态度,中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日本的沟通,中日之间良好的沟通对于建立这样一个共同体非常重要。“我认为我们两国政府肯定能够为建立这样一个经济共同体而努力的。”
[NextPage]
汤元健治:中日间政冷经热的现象必须改变
《中国经济周刊》:您预计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大概要多长时间?
汤元健治:从理论上讲,建立这样一个经济共同体是可行的,但是在政治上还会面临很多障碍,仍然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中日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所进步。因为只有中日先建立起经济共同体,东亚共同体才能建立。
最近中日之间一直处于“政冷经热”状态,我认为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我认为日本国家发展的最佳道路是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良好的沟通;共建良好的关系,两国才都能很好地发展。
日本能参与中国的很多建设项目,如碳排放、能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日本企业在这方面拥有很好的技术和产品,我相信两国企业能够在这些投资领域很好地合作。
《中国经济周刊》:最近安倍经济学让日本经济复苏,但也有评论认为安倍经济学会对东亚国家带来负面作用,比如导致货币战,您对安倍经济学有什么看法?
汤元健治:安倍经济学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又被称作三支箭:激进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成长战略。
其中激进的货币政策,QQE,即量化和质化的量化宽松政策最令人瞩目。这一宽松政策极大提升了市场情绪,让日本股市再度大涨。这表明了日本的家庭和企业对于提振日本经济决心很大。
尽管量化宽松带来了日元贬值,我认为这不会造成竞相贬值的货币战。实际上日元贬值,会带来两大效应。一个是价格效应(price effect),会增加日本出口,这将促进日本经济增长。另一个是借入效应(borrowing effect)。中国、韩国等与日本产业构成的供应链上的国家,会因为日元贬值而受益,因为它们在进口日本成套设备产品时,支付的价格更低。
所以,我认为大家对安倍经济学有着深深的误解。其实过快的日元贬值反而对日本国内经济不利。根据我的测算,日元贬值25%,会导致日本的进口费用上升5万亿日元。因为日本的国债余额和贸易赤字都很大,一旦日元贬值,就意味着日本需要支付更多日元来还债和填补贸易赤字,这个开支确实很大。
但我认为安倍经济学最重要的是第三支箭——成长战略。日本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过去几十年所面临的通货紧缩,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等问题。安倍经济学必须直面并解决日本经济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所以成长战略变得非常重要。而这成长战略也将会推动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自贸区,推进东亚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经济周刊》:您怎么看待中国近期的经济增速放缓?
汤元健治:在此之前,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应当维持在8%以上。但实际上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到了该调整的时候。现在中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首先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就必须要改革国内的体制机制,比如养老体系、医疗体系。
我认为,过去10年,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非常有帮助,所以接下来还是应当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时继续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记者 朱禁弢)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