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购买了10辆日产公司生产的聆风系列零尾气排放汽车。
买汽车先要买碳排放权
据日本《每日新闻》5月28日报道,日产汽车公司开始销售一款新车型,顾客可以附带买下开车时产生二氧化碳的份额,这在日本还是首次。消费者买一辆这种新车,得先从非营利机构“日本二氧化碳相抵补偿”处取得1吨二氧化碳排放权。然后将这些成绩转让给日本政府,以帮助政府兑现在《东京议定书》上的承诺。
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是一辆车运行一年(以8000公里计)的排放量。
谁会掏钱购买排放权?
然而,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26日报道,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后,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人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免费转让排放权的例子。在排放量持续增加,谁也不承担减排义务的情况下,谁还会掏钱购买排放权呢?该报直言不讳地表示,碳排放权已不是商品而是免费赠品。
“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这样的事现在没人考虑,谁想掏钱买可以免费获取的东西呢?”一家销售节能产品的公司员工福田一成感叹。福田表示:“如果购买我们公司节能设备的顾客希望同时购买碳排放权,我们将以每吨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1.77元)的售价卖出。”福田说,自2008年以来,顾客从他手里买走了6000吨的碳排放额度。但自从福岛核泄漏事故后,该排放权的销售情况急转直下,甚至沦落到免费转让的程度。现在,他手里有一半的排放额度没有卖出。
福田表示,去年,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八王子校园举办艺术节时,曾消费了大量电力、天然气、汽油等能源,为了抵消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福田的公司向该大学转让了70吨二氧化碳排放额度。让人意外的是,其转让价格为零日元。福田讪笑着表示,因为多摩美术大学是他们公司的重要顾客,曾让他们承接了校园空调节能改造等许多工程,和那千万日元的工程规模相比,7万日元的排放权只能算是小钱了,干脆奉送给对方。
福田继续介绍,这还不算,甚至还有零日元转让排放权被拒的例子:他的同行、某机械商社的山善先生主要从事环保设备的销售。从2008年起,山善所在公司从海外购买设备时就能得到附送的排放权额度。所以,当山善在卖出设备时,就说要将排放权白送给买家。谁知买家竟然婉拒:“多谢,我已经有排放额度。”
还有,在排放权额度的管理上,因为山善手里的排放权额度是以吨为单位的,这让排放量小的单位很难消化。这样,就是将该排放权转让给对方,对方还是委托山善代为管理。也有很多买家不太明白碳排放权的用法,也让山善代为保管。就这样,在转让排放权的5年里,竟有3万吨排放权积攒在山善手里。
日本想把碳埋到周边海底
《日本经济新闻》9月6日报道,针对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封存到地下的技术,正走向实用化,很多企业为此技术展开激烈竞争。
日本环境省将从明年春季开始,在水深超过200米的周边海域寻找3处合适的地点,以实现将发电站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回收并储存到地下的构想。目前,用船舶把二氧化碳送往周边海域的相关技术也正在开发。
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表示,日本近海的二氧化碳储存潜力约有1500亿吨。2011年度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13亿吨,也就是说可供储存120年左右。
骗子靠兜售碳排放权骗钱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日本竟然出现了利用兜售二氧化碳排放权行骗的案子:一些骗子通过上门或电话联系,利用很多老人不太明白如何操作、使用二氧化碳排放权的情况进行诈骗。他们往往声称,这种新生事物就像股票一样,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很多企业将购买这些排放额度,所以其价格将成倍增加!很多老人信以为真,就掏钱买下那些只是一纸空文的假排放指标。
(记者 谢德良)
《环境与生活》杂志供稿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