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贸易赤字缘何居高不下
日本财务省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9月份贸易赤字高达9321亿日元,创14年来单月赤字的最高纪录。统计表明,4月到9月,日本的贸易赤字总额已接近5万亿日元,同样是前所未有的最高纪录。尽管日本贸易赤字增加的局面已经持续15个月,但从目前看,这种状况还将延续下去。
今年以来,由于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日元资金泛滥成灾,日元兑美元、欧元和世界主要货币持续贬值。按一般经济规律,货币贬值将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进而改善国际贸易收支状况。然而,日本却出现与经济规律背道而驰的情况,一方面日元持续疲软,另一方面贸易赤字却不断膨胀。此间观察家普遍认为,日本之所以出现这种逆经济规律而动的现象,系多种因素促成,其中既有技术性原因,也有暂时性因素,但主要是经济结构性动因。
从技术性原因看,这和日本的外贸结算方式有关。日本多年来一直推行日元国际化。为提高日元在国际结算中的比率,日本目前的出口多以日元结算,但进口仍多以美元结算。当日元兑美元贬值时,以日元计价的进口额就会增加,贸易赤字随之增大。暂时性因素主要是日本核能政策的变化。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关闭了几乎所有核电站,至今只恢复了2家核电设施。与此同时,日本经济进入复苏轨道,生产和出口迅速恢复,企业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电力供应十分紧张。为此,日本不得不加大发电用原油和液化燃气的进口。从上半年进口品种看,占第一位且增长最快的就是发电用液化燃气。日本运输企业几乎排队式地从世界各地向日本本土运送原油和液化燃气,才能勉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所以有媒体指出,能源进口大增是贸易赤字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然而,从根本上讲,促使日本贸易赤字不断增加的真正原因还在于日本的产业分工正向国际化转变,国内产业空洞化现象日益突出。有专家指出,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导致日本贸易赤字的长期化。上世纪80年代,日本掀起数次向海外转移生产的高潮,日元贬值和日本政府的政策进一步推动日企走向海外。进入本世纪后,日本国内投资环境更加恶化,企业加快了向海外转移生产的步伐。目前,汽车、电子、机械等日本支柱产业的海外生产比率在40%至60%之间,其中有的企业甚至高达70%。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经济形势越好进口越多。从上半年进口情况看,由于企业生产旺盛,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进口大增。同时,日本国内几乎不再生产或少量生产的服装、箱包、日用百货、普通家电和电子产品更是蜂拥而入。日元贬值虽然增加了进口成本,但国内销售旺盛产生的利润可以大大弥补汇率损失。比如,9月份虽然出口增长11.5%,但进口增长更高达16.5%,所以贸易赤字增加就顺理成章了。
目前来看,导致贸易赤字居高不下的复杂原因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除了日本政府可能会松动核电站问题之外,日本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不会停止,日元也很难停止贬值势头。因此,日本贸易赤字居高不下不仅将长期化,而且可能对日本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闫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