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强震过后四周年:民众叹活得累 核电之争沸腾
2015年3月11日,是日本“3·11”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当年福岛核电站爆炸、辐射物泄漏的危机,至今仍影响深远,四年来,民众内心的不安与伤痛并未消除。而当前,灾区复苏重建步伐缓慢,是否废除核电的能源之争民声沸腾,日本社会仍面临着诸多悬而未决的课题。
灾区:外界关注度减弱 民众叹“活得累”
据日媒报道,日本红十字会近年来收到的“3·11”大地震赈灾捐款相比之前大幅减少。在震后一年中,该组织收到的捐款超过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但2014年则仅有约29亿日元,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直接捐给岩手、宫城、福岛三县的捐款也在逐年下降。
对此,日媒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灾区的关注度减弱已被视为捐款减少的主要原因。日本红十字会的负责人曾称“募集到如此多的捐款史无前例”,对此表示感谢,但同时也指出“还有许许多多的灾民需要援助”。
相比物质上救助的减少,灾区民众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创伤也不容小觑。日本媒体与大学等机构日前联合对1万多名灾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的受访者回答说:“心态在逐渐变得更加积极”,但同时也有43%的受访者回答说:“有时感觉活得很累”。
此外,老龄化、人口外流、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也已成为灾区复兴面临的主要困境。一项针对“3·11”大地震灾区3个县灾民的问卷调查显示,这些地区“老龄化”比例较高,独居老人数量约占所有入住家庭的四分之一,“孤独死”现象亦十分普遍。
相关调查还显示,在日本42个受灾地区中,除仙台市及其周边地区外,人口外流现象持续不断。目前,日本岩手、宫城和福岛等灾区三县还面临着严峻的保育员等岗位人手短缺的问题。日媒指出,边抚养孩子边工作的家庭支援体系落后,很可能将拖累全面灾后重建。
核电:“去核”?重启? 不满之声沸腾
今年2月22日,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通过一处排水渠流入了核电站港湾内的海水中。事件曝光后,福岛县渔业团体随即提出严正抗议。这一事件也再次强化了外界对于日本政府核事故应对处理工作的质疑。
日前一项针对福岛民众进行的调查显示,逾七成福岛民众对日本政府在此次核电事故中的应对表示不满。约71%的民众认为“日本国民之间对核电站灾民的关心正在逐渐淡化”。针对福岛复兴进程,仅有1%的人认为“走上正轨”,认为“几乎没有或没有走上正轨”的高达69%。
对于今后何时才能重回原有的生活状态,回答“20年以后”的占61%,即大多数民众对此不抱乐观态度。加上日前又爆出有87个孩童在核事故后患上扁桃腺癌,面对这一系列的灾害“后遗症”,日媒指出,这充分体现了日本民众对政府和东电的不信任及对现状的不安。
因此,与安倍政府不遗余力推动核电站重启相比,日本民众则更多持消极态度。作为福岛核事故的重灾区,南相马市至今仍有众多市民处于外地避难状态。该市市长日前称,在未来15年内,该市将转换能源供给模式,实现所有消费电力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目标,彻底“脱离核电”。
此外,在今年3月8日,2万多名日本民众在东京都内举了大规模的反核电集会,引发国际关注。自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该国市民团体等每周五都会在首相官邸和国会周边等处举行反核电活动。而他们在每年3月11日前后,也都会举办类似的大规模反核电抗议集会。
据统计,今年该集会的参加者达到2.3万人。主办方坚定地表示,在日本政府出现重启核电站的动向下,将“不懈地阐述摆脱核电的重要性”。
复兴:五年计划近尾声 未来震灾引人忧
在大地震发生的当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为期十年的灾后复兴计划,其中前五年为集中复兴期。经过四年的努力,灾区重建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岩手和宫城两县的瓦砾等废弃物处理已基本完成;教育和医疗设施已全部修复;农田和水产加工厂已恢复了70%;工业生产则于2012年就恢复到了地震前的生产水平。
如今,离日本政府设定的集中复兴期结束只剩下最后一年的时间,但灾区的重建之路仍面临着不少难题。在海啸受灾地区,目前灾民最关注的住宅修复工程并不理想,岩手、宫城两县的公营住宅完工率仅14%左右;截至2014年10月,日本还有约24万避难居民回不了家,其中约有12.4万人来自遭受核污染的福岛县,有约9万名灾民仍住在临时板房里。
另一方面,对未来可能再次发生灾害的恐惧也成为日本国民不能不面临的问题,南海海沟地震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地震专家近日分析预测称,南海海沟大型地震发生后,将带来严重的海啸和火灾,波及范围将包括日本23个一级行政地区,预计会达到270起。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在灾害中能有效抑制燃料储罐中的重油等泄露流出事件,将很大程度上减少火灾发生几率,或将降至一半或三分之一,即100起以下。因此,对于避难场所而言,也同样存在发生火灾的潜在危险,必须官民一体共同推进有关措施。
综上,在实现灾后复兴的道路上,日本政府和民众仍然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不过,硬件设施可以重建,政策方针可以探讨,但那些潜藏在灾民内心深处、对往昔伤痛的记忆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恐惧,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