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等专门学校:日本“爱迪生”摇篮
目前,日本共有63所高等专门学校。它们大多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工业立国”的口号之下,为满足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用人需求而生。如今,拥有53年历史的高专制度,正作为一种“日本职业教育模式”迈上海外输出之路。
定位博专兼顾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通过五年一贯制的专门教育,培养在技术层面相当于工科学士水准的中坚技术人员。自1962年实施以来,高专制度就有相对明确的定位。如果说大学培养的是“牛顿式”学术人才,高专学校培养的则是“爱迪生式”技术应用与创新人才;而与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专门学校相比,高专学校又显现出注重相关理论讲授的特质,“深入讲授专门的学问”。博专兼顾的定位,使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提供理想“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高专学校非常重视人文教育。日本国立群马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教授赤羽良一就曾对媒体表示,他们培养的毕业生“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劳动者,还是能在政治、经济等综合框架下思考和运用技术价值的‘知识工人群体’”。
在强调实践的同时,高专制度尤其注重产学融合。根据《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学生要在五年时间内学习普通科目2905课时,专业科目3640课时,而实验实习就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使专业课程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建立直接联系,以促进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力。
在师资安排上,实行“双师制”已形成一种传统和特色:在基础学科和专业理论学科教师的聘任上,注重对高职称、高学历者的优先录用;实践教学科目的教师则多由具有教学研究能力的优秀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才来担任。
从学校布局上来看,高专学校多为国立,且遍布日本都道府县,大多设置在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产学融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