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陷入停滞长达二十多年,这是经济学解释的重要话题。从1990年代起就有广场协议阴谋论的说法,日本上了美国大当,错误地令日元升值,导致日本资产泡沫化,从而引起蔓延至今的灾难。德国马克升值幅度相差不多,影响却非常小。汇率调整只会短期内造成巨大影响,把延宕二十年的不景气归罪于汇率,显然缺乏说服力。日本拥有亚洲最悠久的市场经济传统,全世界最勤奋的国民,大批世界一流的企业,兢兢业业的员工,为什么却在最近二十年失去活力?安倍经济学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分析标本。
安倍经济学不是什么新东西,它只是货币宽松及配套政策的总称。在经济差的国家,滥发钞票极易引起崩溃式的恶性通胀;在发达国家,印钞也不生产财富,只会让资源错配,引起内部危机。日本是一个货币充沛的国家,国民勤奋,工业生产力还很强大,印钞引发的物价上涨并不算明显,却也造成严重问题。
安倍政府视物价下跌如虎,拼命鼓励消费,导致民间储蓄减少,政府负债率世界第一。通胀使大企业获得好处,他们形成市场壁垒,减少小企业机会。日本年功序列制盛行,老人占据高位,新人难以进阶,公司用人成本很高,这些有赖于劳动法保护,也和通胀庇护有关。日本人必得极端勤奋,才能维持生活水平不致于下降。由于物价上涨不甚明显,这引发了政府的通缩恐惧,极力推动量化宽松。生活水平踟蹰不前,其实就是通胀的恶果。
迷信刺激,以为印钞能促进增长,这是日本过去二十年最大的错误。即便号称最市场化的小泉纯一郎时代,这个思想都没有扭转。2001年小泉政府开启自由化经济改革,其中以邮政改革最体现其决心。小泉不惜以政治生命为赌注,也要推进邮政民营化。在货币领域,小泉和他的智囊却是不折不扣的通胀派,多次要求央行放开货币闸口,抵御通缩。糟糕的货币政策使小泉改革后继乏力,除了做出一些私营化改革,并没给日本带来持续活力。
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极低,人口持续萎缩,这已被公认为日本经济的最大隐患。很少人将这一局面和通胀联系在一起。日本的国民福利十分优渥,其中以老年人为甚。其实很好理解,庞大的老年群利用影响力,使得国民福利更多向他们倾斜,这压抑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既然老有所养,为什么还生孩子呢?经济增长乏力,年轻人疲于奔命,这造就了沉重而疲倦的一代人。生孩子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会做的事情。目睹多年经济停滞,生活没有显著改善,很多人对未来悲观,失去生育勇气。经济生活的变量十分复杂,这种影响显然没有办法拿数据作支撑,内在逻辑却真实可信。人口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资源,生育是一项重要的资本积累。在这领域,通胀以釜底抽薪的形式,侵蚀了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从上世纪末到今天,欧美国家和中国都经历了一场炫目的信息革命,这场革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年轻人众多的美国、中国和印度成为这场革命的执牛耳者。聪明的日本人却落败下来,错过一次机遇。日本互联网至今没有产生一个世界级大公司,发展甚至不如韩国,这和日本年轻人减少,负担沉重有很大关系。窥视当下人口格局,往往能预见未来发展,从出生率来看,日本在失去二十年之后,显然还没有走出陷阱。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糟糕影响有短期显著的一面,也有长期潜移默化的效果。其中道理,经济学家早有正确指出。哈耶克曾经说过,通货膨胀只可能由政府印发过多钞票引起,除此之外绝无可能。通胀的危害早被奥地利经学派的经济学家深刻阐述。今天的日本政府(包括很多国家的政府),却在孜孜不倦“抵抗通缩”,追求通胀,真是让人慨叹。
凤凰财知道官方微信(ID:icaizh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