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量化宽松(QE),尽管此前有着各种各样扩大或缩减的呼声,但实际上,如今依靠QE勉强维生的日本经济已经到了进退维谷的尴尬阶段。进一步,则面临极大的财政压力,而退一步则要面对难以实现旧“三支箭”和新“三支箭”的窘境。对于目前的日本而言,QE已成一道难以拆除的枷锁将之困在了原地。
宽松政策难加码
近段时间,加码QE的呼声一直未曾停歇。虽然日本在9月中旬的央行议息会议上并没有动作,但日本不少分析师都坚持日本央行会加码QE的判断。《FXStreet》财经网(博客,)站显示,英国巴克莱银行甚至预测认为,日本央行会将进一步扩大实施QE的时间线提前至10月30日,此前巴克莱银行还作出过日本央行将在2016年4月推出更多宽松政策的预测。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云指出,短期内日本加码QE的空间并不大,因为加码就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
目前安倍政府背负的财政压力已十分沉重。日本财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在截至2015年3月底的2014财年,日本政府债务已达1053.4万亿日元,刷新纪录。随着日本老龄化挑战继续加大、政府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增加,2015财年日本中央政府债务或继续上升至1167.1万亿日元。除了财政压力,还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日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了1.6%。
在安倍政府的新动态中,已经能感受到其被财政压力所逼迫。日本媒体10月8日报道称,第三届安倍新改组内阁于10月7日召开首次内阁会议,敲定了放出新“三支箭”的内阁基本方针,提出实现战后最高的“600万亿日元(约台32万亿元人民币)GDP”的新目标。
刘云指出,安倍政府提出了新“三支箭”的政策,即强劲的经济、育儿支援及社会保障,却避而不谈2%这一通胀目标。同时,安倍政府还将年度GDP的目标从此前的500万亿日元增至600万亿日元。
“2%的通胀目标在当前QE的条件下无法实现,安倍政府只好将焦点转移到600万亿日元GDP这一目标上,这样就不涉及通胀问题了。”刘云说,虽然目标转变了,但依然要维持QE的规模、名义GDP达到3%的增长率、目前来看仍难以达到的2%的通胀目标,以及到2021年实现名义GDP600万亿日元的突破,这对安倍政府来说压力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2012年底再度上台以来,由于日本央行推行QE,日本名义GDP累计增长5.8%,2014财年为491万亿日元。但事实并非如此,自1994财年以来日本GDP实际收缩1%,2015年4~6月更收缩1.2%,过去5年实际GDP平均仅增长1.7%,较在2021年前GDP增至600万亿日元所需的年均增长3.0%,低近一半。
维持规模
事实上,目前的日本既没有扩大QE的实力,也没有削减或退出QE的政策空间。
刘云坦言,日本还要考虑另一因素,即近日标普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这就意味着三大评级机构都将日本的主权债务包括金融机构的债务降级。降级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问题:在微观层面,日本的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面临竞争力下降、竞争成本提高的风险。另一方面,宏观层面,主权债务的国债持有在金融机构手中,并且银行持有大头,今后或存在着被抛售的可能。“最近一直在进行巴塞尔协议Ⅲ的谈判,如果该协议通过,按照协议,持有的国债不能作为资产。在这一情况下,日本银行如果要满足巴赛尔协议Ⅲ的条件,就必须把国债抛出,大量抛盘会导致日本市场出现崩盘。”刘云说。
虽然QE并非长久之计,但就现状来看,降低评级、财政现状、国债压力,种种因素共同制约令日本难以削减或退出QE。
日本央行10月7日政策显示,尽管面临油价大跌造成的通货紧缩压力,以及日本出口骤降所显示的经济疲软程度,但日本央行仍决定维持QE规模不变,即每年80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规模。
刘云认为,安倍政府还是会继续保持QE规模,因为日本需要保证经济增长,即使不谈2%的通胀目标,日本也需要在QE的背景下实现名义GDP达到3%年增长率这一目标。不久前,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会见安倍晋三时就谈到两点,一是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减速,二是未来要继续执行QE政策。
但是市场人士也预测认为,在10月30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很可能因承受不住压力而扩大QE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