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的到来,大批中国游客涌入日本购物的照片再次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刷屏,赴日购物已经成为国人消费常态。感慨国人收入增长、消费力提高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海外购物潮实质上是在倒逼中国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生产出更多符合主流人群购买意愿的好东西。
为什么国内的科研、技术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最终产出落地的商品仍无法和发达国家媲美呢?
套用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是的,最终的原因还是“人才”的差异造成的。
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职业逐渐被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所替代,于是出现了劳动人口两极分化,即需求较高的高级技师以及供应过剩的普通技工。一项国内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高级技师不足已经成为国内各产业发展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追寻根本,还在于国内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完善。虽然实现了高等教育全民化,但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却出现了“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局面,大量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和博士找工作难,而企业需求迫切的高技能人才却一将难求。
日本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内活跃着的大量高技能人才。有人甚至这样说,正是这些高技能人才,才造就了日本的制造业及其高质量的产品。
而这些高技能人才的源源不断的供应,不能不归功于日本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
日本的现代教育起源于明治维新。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认为培养人才是实现国强民富的重要途径。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大有赶超美国的势头。有经济学家指出,日本社会更注重员工一生的生产力,大力投资培训,这与美国劳动力流动快、企业不肯花钱培训人才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职业教育坚持“立身、置产、昌业”的教育政策观,把人才培养与推动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重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产业发展与富国强民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显然,日本在技能人才培养中所创造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发。
事实上,我们已经从这些经验中受益匪浅。
位于沈阳的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成立25周年,每年的毕业生都被各大汽车厂商以及相关汽车单位一抢而空。为什么这里毕业的汽车技师如此受欢迎呢?
翻看学院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了,学院自1990年建校,就一直秉承着日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学院的合作伙伴,丰田汽车一直把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人才视为己任,25年来除了提供资金支持、捐赠教学设备之外,最重要的是把源自丰田高等学园的先进教学模式导入中国,把丰田生产方式(TPS)与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精益教学特点。
产学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日本职业教育的一大显著特点,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正是沿袭了这样模式,学员在无论在理论应用、技能训练,还是人格养成方面,都严格遵照丰田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最显著的效果,毕业学员在知识、能力、经验,以及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以至于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当然,这只是国内少有的成功的人才培养案例,想要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还需要更多企业加入进来,尤其是国内企业,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以及社会责任,摸索和完善出一套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业升级,真正让“中国制造”站在全世界的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