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美国的制造商们瞧不起日本竞争对手,认为他们只是价廉质次仿冒品的承包商。这是上世纪60年代诸多商学院课堂上的传统观点,即便在日本也曾流行这样的观点。但时过境迁,日本人也站在了当年美国人的位置上对“中国制造”指手画脚,这可能令其重蹈当年美国企业过于轻敌的覆辙。
雷克萨斯全球副总裁山本贵司(Takashi Yamamoto)或许因为未在总体上供应过剩的中国市场开设汽车制造厂而躲过一劫。他告诉彭博社记者:中国制造有着太高的质量风险,日本制造则能够保证质量。这一偏见和当年美国车企对日系车的看法一模一样。
但不是给山本君泼冷水,事实上日本制造的声誉近来遭受打击。周二,日本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公司同意支付高达2亿美元的赔付款,原因是有23万量汽车上安装了他们公司生产的伪
劣安全装置,存在潜在致命风险。同样遭到处罚的还有勒克萨斯的日本供应商东洋轮胎橡胶公司,因为篡改包括减震器等多款产品的测试数据。
根据J.D.Power的报告,今年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日本车总体质量已低于均值,排在韩国和欧洲车型之后。如果你还相信日本制造标准高高在上,那你你可以靠边站了。
日本公司的回报又如何呢?参考奢侈品制造商,投资者不会买他们的股票,因为根本不值得投资,但是他们的品牌价值让他们有底气给自己商品开出高价,赚取高额利润。对日本公司而言,这应该不是坏事。咨询公司FutureBrand今年早些时候说,他们追踪全球10个国家最棒的国家级品牌,主要集中在电子产业。
但是根据彭博社汇总的数据,日本消费品公司在七国集团中的营运利润率最低。
平均毛利率才1.5%,索尼公司首席执行官Kazuo Hirai完全有理由放弃日本品牌,转投美国苹果公司。何况苹果的声誉摆在那里。
摆在日本企业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下大力气解决公司声誉问题,降低虚高的产品价格。就像上世纪60年代丰田公司的所作所为那样,提供更长的保修期,从而取信于消费者他们的产品更可靠。即便日本制造声誉还不坏,也不要指望罗马一天就能建成,没人能保证这样做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另一个更好的办法或许是接受日本短期内丧失质量领袖地位的现实,通过海外设立工厂,专注于改善供应链效率。新兴市场的产品价格已经不再便宜,他们正在像50年前的日本那样,提高产品质量、精细化程度。根据J.D.Power的数据,中国制造的汽车故障率比美国制造低。
现在,日本是七国集团中除意大利之外海外投资存货最低的国家,这意味着日本正在丧失机遇。事实上,首相安倍希望实现国内外商直接投资翻两番的目标也渐行渐远。幸运的是,日本高官们还有其它的想法,同时在海外投资,超越欧洲和美国的竞争对手。
Yamamoto应该关注自己的同行们所作所为,并想方设法把更多的生产线搬到海外。就像苹果公司所言,广泛分布的供应链才能造就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