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娟
拿过大奖,去过北京、上海以及新加坡演出,话剧《同船过渡》曾经收获满满的赞誉,更有许多幕后故事。面对再现的经典片段,主创们忍不住回忆起当年,对此次复排的演出充满期待。
21年前,《同船过渡》改变了很多人
导演王佳纳的作品多次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但《同船过渡》是她的起步之作。回忆起这部戏的创作过程,王佳纳深情满满。当初排演《同船过渡》时,王佳纳刚从演员转行做导演,排了很多小品,被胡庆树邀请来汉排戏。她不仅记得当初每天在武汉人艺门口过早的细节,还记得胡庆树和肖慧芳为这部戏的付出。“为了酝酿情绪,胡庆树每次演出前下午就开始化妆,还因为我在旁边和演员讲话冲我发过火。肖慧芳脚不方便走路,每天用中药泡脚几个小时,但上了台从来没人看出来过。”
剧作家沈虹光介绍,当年《同船过渡》首演后,日本东演剧团辗转找到沈虹光,在日本移植演出了这部剧作。“他们的制作人横川功说,日本虽然没有团结户,但剧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日本是一样的。”这部剧在日本长崎、佐贺等19个城市巡演,东演剧团也因此解决了财政赤字问题。2002年,东演剧团还曾带着日文版的《同船过渡》来华,在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演出。此后,东演剧团又将沈虹光创作的话剧《临时病房》、《幸福的日子》搬上舞台,他们把这些戏都称为“长江剧”。
新版中“老船长”的扮演者王雷,曾在首演版本中扮演雷子和记者两个角色。提起当年,他情动落泪,因为当年家庭遭遇变故,他曾起意伤人,是剧中老船长的人生感悟让他改变了主意:“如果没有这戏,我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可以说这部戏改变了我的一生。没想到我现在还有机会再演这个角色。”
21年后,复排不求惊艳求个性
尽管这部戏有着诸多感人的故事,但毕竟21年过去了,社会环境和观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现舞台的《同船过渡》,能否还能像当年一样感动观众?编剧沈虹光说,去年还有新加坡的客人,向她提起这部戏,“这部戏写的是人和人怎样克服心灵之间的障碍。20年说起来很长其实也很短,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但这种人和人之间隔阂的问题比过去更尖锐,对情感、尊重和关爱的需求可能会更强烈。”她认为,这部戏说的就是发生在左邻右舍间的普通故事,此次复排演出并不求惊艳:“只希望能在观众心里留下一些痕迹。”
导演王佳纳透露,当年因为技术和经费的原因,她对舞台的很多想法没有实现,在这次的版本中会有所改善。当年胡庆树和肖慧芳的表演堪称经典,她也希望这一版的演员能找到自己的特点。“我不会让他们去模仿前辈的表演,而是在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个性。”
胡庆树和肖慧芳主演的老版《同船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