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新闻特约撰稿 冀浩然
近日,日本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宣布将从2017年起实行新的消费税率,税率由目前的8%提升至10%,只有生鲜食品和报纸被列入“轻减税率”种类,仍然维持既有税率。这是安倍政权时隔仅一年多后第二次调整消费税,即将行使的税率将达日本历史最高水平。
对于在东京银座、新宿、池袋的一些大商场流连购物的中国游客来说,他们对日本消费税率将上调并不感冒。“退税不会影响啊”,“还是会便宜啊”,这样的观点仍然是中国游客的主流观念。
其实不然。
日本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国内消费不足。当然,这个不足都已经持续20多年了。安倍政权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方式无外乎是两个大方向:一是日元贬值迫使日本国民放弃储蓄,同时吸引外国游客;二是借日元贬值推动房地产、股票等投机交易,使这方面的投资出现了畸形的快速增长。
在“安倍经济学”指导下,日本的实体经济停滞,虚拟经济增长。而这对于缓解政府债务问题并无多大帮助——因为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实体经济。因此,安倍政府不得不每年发行大量公债,导致债务水平依然越来越高(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安倍在海外“乱撒钱”的政策,更是逼迫日本政府必须想办法增加税收,但是又不能对实体经济加收太多——因为实体经济的数据本来就够难看了。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日本政府一边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大企业减税,一减再减;一边却是不停提升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率,一加再加。由于实体经济没有起色,普通日本人的收入并没有增加,而更多的税负却实实在在压在了他们的肩头。
像中国游客这种在日本人看来是“行走的摇钱树”的消费者,不光是商贸企业,政府也是紧盯着他们的钱袋。
不过,日本政府不会仅把税负重担扔在日本人头上。十年来,外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翻了好几番。尤其在最近两三年,中国游客的消费更是大城市旅游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像中国游客这种在日本人看来是“行走的摇钱树”的消费者,不光是商贸企业,政府也是紧盯着他们的钱袋。
2012年之前,日本的退、减税手续时比较便捷,很多商场直接在柜台上就完成了退税过程。近些年来,日本税务部门(包括国税和地税)加强税务管理,只有在经批准过的大型商场才有直接退税程序优待。而在其他地方购买的商品,必须在特定免税事务退税窗口完成。退税的手续也是越来越复杂,游客必须小心保留所有购物小票,还得好声好气地求着工作人员办理业务。
很多中国旅行社的廉价赴日旅游团,几乎都把购物放在了行程首位。而这些旅游团的购物目的地商场,很多都是不具有直接免税资格的小商场。这些商场的存在,早在2013年就被日本媒体曝光,但日本政府和各个地方政府,对这些事情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通过复杂化的退税手续,使得希望退税的中国或其他国家游客“知难而退”;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让他们觉得“即使没有享受退税也还是很便宜”、“退税什么的那点小钱不重要”,外国游客们就给日本政府上缴了本来他们可以免掉的税金。日本的税务机关和商贸企业,就是通过这样的免税程序设计,来收割外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的消费钱款。尽管这一次消费税的提升规定了“轻减税率”,但是生鲜食品和报纸根本不可能是外国游客的购物重点。一年之后,外国游客也要一样和日本人承担消费税上涨的担子。
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社会民粹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未来风险。民众得过且过,经济上忽视实体经济,政策上缺少长远规划。消费税即为此。如果日本经济仍无起色,只靠消费税解决财政危机,需要把税率提高到多少呢——答案是35%!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值。尽管日本政府实行如此高的消费税率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外国游客在日消费成本上升恐怕将是一个趋势。
另外,日本人究竟对于外国游客持什么态度呢?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对中国游客。不过,长年以来日本服务业和社会整体的严格要求,使得日本人不会在公开场合表现出他们对某些国家游客的不满。作为中国游客,第一次接触日本服务行业的时候,很容易认为日本人对外国游客很友好。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日本人对外国人的态度是“保持距离感”,服务业的微笑只不过是一种看起来温柔实际上冷漠的机械化动作而已。
消费税亦是如此。日本政府“骗”外国人替日本人交消费税,尽管从法律上讲存在巨大争议,但是这种事情曝光开来,并不会有多少日本人表示同情——“既然这些外国人傻乎乎地来了,那么被骗也是必然的,何况这些店又不违法。”如今的秋叶原、池袋、上野、浅草等中国游客热衷的购物地区,与三四年前相比商业环境已经大为改变,各种专门坑中国游客钱的商店鳞次栉比。日本服务业的道德素质正面临着滑坡的风险。
对于热衷于“买买买”的中国游客来说,当前的日本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在不远的未来,或许就不太适合不熟悉日本国情的一般观光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