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政治 >> 正文

“慰安妇”问题 日本永远搬不走的“耻辱像”

作者:佚名  来源:南宁晚报   更新:2016-1-5 9:03:3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韩国民众在日本驻韩使馆大门外的“慰安妇”少女铜像周围示威



张双兵(中)在韩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留影


韩国外长尹炳世(左)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右)在2015年12月28日的联合记者会上握手,宣布达成协议


美国新泽西州帕利塞兹帕克市图书馆院内的“慰安妇”铜像


2015年12月28日,日韩两国就“慰安妇”问题达成协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协议达成后表示“诚挚道歉和反省”。安倍说,日韩之间有关慰安妇的道歉就这一次,以后不再道歉。据报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说,日本的10亿日元(约合830万美元)救助是日韩“合作项目”,绝非“国家赔偿”。


然而,日本政府表态,韩国若不拆除日驻韩使馆前的慰安妇铜像,将不会拿出10亿日元。并指出,虽然拆除铜像不在协议中,但韩方已在协商中获知这一“前提条件”,拆除铜像是安倍晋三首相“强烈的个人意志”。


道歉是否诚挚,反省是否深刻,要看道歉的对象是否接受、是否认可,而不是道歉人自说自话。日本的道歉没有换回韩国慰安妇群体的谅解,过去几天示威不断。战争中,日本政府把慰安妇当工具;今天,日本政府把就慰安妇问题道歉当买卖。到目前为止,安倍的道歉不如说是对慰安妇的二次伤害,尽管这个群体中能活到今天的人已经屈指可数。安倍及其政府所谓的“深刻反省”、诡辩和多变,又给世界一次机会认识这个至今还未走出战争的日本领导人和他的团队。


坚忍


韩国“慰安妇”们示威24年


或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韩国慰安妇对日索偿协会,但韩国慰安妇受害者20多年坚持在日本驻首尔使馆前和平集会,却早已广为流传。


1992年1月8日,时任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正准备启程访韩。韩国多名慰安妇受害者来到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集会示威,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赔偿。5天后,迫于压力,日方承认日军曾参与慰安妇事件。日本首相在随后的日韩首脑会晤上口头致歉,但拒绝以政府名义道歉赔偿。


此后,部分韩国慰安妇受害者每周三都前往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集会抗议。24年来,这个被称为“周三集会”的活动几乎未曾间断,除了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周三集会”被取消,2011年3月日本发生海啸,“周三集会”改成为日本遇难者默哀。


2011年12月14日是第1000次集会抗议。那一年,16名韩国慰安妇受害者带着无尽的遗憾离世。


据韩国政府方面数据显示,只有55名韩国慰安妇在世,她们平均年龄达88岁。因为担心在世慰安妇年龄太高,韩国政府和民间团体正在加快步伐与日本交涉,敦促其正视历史,还慰安妇迟来的正义。


“虽然我们长时间为慰安妇问题奔走,也看到多年的执着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但慰安妇问题并没有解决,有时甚至情况恶化。”韩国慰安妇对日索偿协会公关部主管安女士表示。


尊严


向全世界女性传达希望


“幸存慰安妇在周三集会中坐在最前排,最初,她们掩盖自己的面容,因为感到羞耻,但看到越来越多人支持她们,她们开始说‘我们不以自己的经历为耻,应该感到羞耻的是日本政府’。幸存慰安妇大声向年青一代呼喊,告诉他们不要再成为战争的受害者。”韩国慰安妇对日索偿协会的安女士说。


要让日本正视这段历史不仅需要幸存慰安妇站出来,更需要让她们有尊严地活着。安女士表示,他们不但组织集会,更为这些幸存慰安妇提供庇护所和生活所需,经常去探视照顾她们,如今参加集会的慰安妇非常自豪自己成为人权活动家,并向全世界遭受痛苦的女性传达希望。


“周三集会”是韩国慰安妇对日索偿协会敦促日本正视历史的行动之一。安女士表示,他们还建立战争和妇女人权博物馆、为民众提供慰安妇历史课程教育。此外,韩国民众还在韩国设立了多座慰安妇纪念碑。


2011年12月14日第1000次集会示威时,示威者在使馆门口立了一尊“和平碑”,这座碑是一名韩国慰安妇少女铜像,高约130厘米。当日本使馆官员大声呵斥“抬走雕像”时,5名韩国老人紧紧拥抱雕像,寸步不离。


2013年5月2日,韩国在高阳市湖水公园里“高阳市600年纪念馆”前设立第二座慰安妇铜像。铜像旁边竖立的纪念碑介绍说,这座铜像象征着战争期间慰安妇遭遇的惨痛经历,要求日本公开谢罪。2014年1月17日,韩国第三座慰安妇铜像在庆尚南道巨济市揭幕。与前两座铜像不同,巨济市的铜像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立起来。铜像制作者说,日本在不断歪曲和隐瞒历史,站立的少女像意在表明不能对这种无视和否认历史的情况“坐视不理”。


督促


韩政府替“慰安妇”讨说法


韩国民间组织在推动日本政府正视慰安妇问题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一定程度上推动韩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慰安妇问题。安女士介绍,上世纪90年代,韩国妇女维权团体就要求政府就慰安妇问题拿出对策,但那时韩国政府应对慰安妇的举措并不积极,直到宪法法院于2011年判政府违宪,韩国政府开始更加积极在外交层面上与日本政府交涉慰安妇问题。


2011年8月30日,韩国宪法法院裁定,韩日两国围绕慰安妇的赔偿请求权问题存在纠纷的情况下,韩国政府未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侵犯了受害者的基本权利,属违宪行为。针对判决,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表声明表示,韩国政府虚心接受法院裁决,今后将继续通过双边外交和国际舞台要求日本采取负责任的措施。


自此之后,韩国政府加大力度在慰安妇问题上向日本施压。


2011年12月,韩国时任总统李明博在日期间展现强硬态度,就慰安妇问题与日本首相激辩达1个小时。以往韩日首脑会晤时,李明博从未直接提及慰安妇议题。2013年11月,韩国国家记录院宣布把日军慰安妇受害者的信息作为国家指定记录永久保存。记录院计划将3000多件口述记录、绘画作品、集会照片和视频经过认证公示后永久收藏。韩国国家记录院负责人表示,今后韩国政府在要求日本政府对此事道歉和提供赔偿时可利用这些信息。


2014年6月,据韩国媒体报道,面对日本欲否认“河野谈话”的苗头,韩国政府决定从多个角度加以应对,除召见日本驻韩大使提出抗议外,还准备发行《日军慰安妇状况白皮书》,意在通过书面资料公开日军慰安妇的真相,加深国际社会对慰安妇问题的了解,敦促日本政府妥善处理慰安妇问题。韩国政府还计划在外交部网站补充大量日军慰安妇资料。


交锋


开辟国际战场批评日本


除了在国内积极运作,韩国还将“慰安妇”问题带到国际舞台向日本施压。


韩国政府筹划申请将“慰安妇”史料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在申报记忆名录问题上,韩国还有意与东南亚其他存在“慰安妇”受害者的国家进行合作。


对于中韩之间是否会在“慰安妇”问题上进行合作,韩国外交部官员表示,中国已经开始“慰安妇”档案申遗工作,韩国方面由女性家庭部负责此事,他们正在评估是否正式提交“慰安妇”有关资料,争取2017年将其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今年6月召开的中韩论坛上,韩国外交部文化外交局局长金东起表示,中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记忆名录,韩方也正向教科文组织申报“慰安妇”档案文献资料,双方可进行合作。据悉,今年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决定与收藏日军“慰安妇”资料的中国吉林省档案馆进行共同研究。韩国“慰安妇”对日索偿协会的安女士也表示,该组织已经与中国律师和研究者合作,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2014年1月,美国参议院在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包括“慰安妇”问题的美国政府2014财年预算法案。《朝鲜日报》认为,这标志着“慰安妇”问题首次被列入美国法律关注范畴。2014年3月5日,韩国外长尹炳世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25次会议上谈“慰安妇”问题,对日本进行了强烈批评。尹炳世说,“‘慰安妇’问题不仅是日本与韩国、中国、荷兰和东南亚国家等受害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还事关全人类的人权问题”。韩国媒体说,这是韩国外长“首次在国际舞台明确提及‘慰安妇’问题”。6月,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前举行“慰安妇”回忆日纪念活动中,韩国“慰安妇”对日索偿协会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并呼吁联合国将8月14日定为世界“‘慰安妇’回忆日”。为推动设立这一纪念日,该组织正在举行签名活动,目前共有来自全世界92个国家的约150万人参与其中。


缅怀


竖立多座“慰安妇”纪念碑


围绕历史问题争端,韩裔活动人士近年来不断努力在美国本土开辟“战场”,以营造有利于自身的环境。


2013年8月,在美国加州格伦代尔市,一尊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韩国“慰安妇”铜像正式揭幕,这是韩国“慰安妇”铜像首次落户海外。促成此事的,正是美国加州的“加州韩裔美国人论坛”。2010年,美国第一座“慰安妇”纪念碑就已经在新泽西州帕利塞兹帕克市图书馆院内落成。帕利塞兹帕克市是美国最大的韩裔聚居区,韩裔美国人占一半以上。经过韩裔团体的不断游说,当地政府修建了第一座“慰安妇”纪念碑,希望让更多美国人了解这段曾经被忽视的历史。


这座铜像与2011年12月14日韩国“慰安妇”委员会在位于首尔的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立起的“慰安妇”少女铜像一模一样,都是由韩国雕刻家金运成和金曙炅夫妇设计制作而成。铜像揭幕当天,美国加州政界人士、旅美韩国侨胞和当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市民等500余人出席了仪式。少女铜像的原型、韩国慰安妇幸存者金福童也来到现场,与参与者共同缅怀那段历史,并呼吁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进行反省和道歉。


2014年5月30日,在韩国“慰安妇”权益维护团体的推动下,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在北部费尔法克斯县政府厅背后的和平祈念公园中心设立“慰安妇”纪念碑。该纪念碑宽约1.5米、高约1.1米,两边立着两只蝴蝶。5月27日,在多名亲韩议员的推动下,18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写信,抗议日本政府重新调查“河野谈话”,希望日方采取“毫不含糊的负责任态度”,正视并化解慰安妇的痛苦。


坚守


韩国民众坚称谈判无效


两名原“慰安妇”及大约700民众2015年12月30日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举行例行“周三集会”,要求日本政府彻底解决“慰安妇”历史问题。这是1992年1月以来第1211次集会,也是韩日政府2015年12月28日就这一长期争议议题达成“最终、不可逆”协议后的首次集会。集会人群举着标语和去世“慰安妇”的照片,反对韩国政府与日方达成“侮辱性”协议。88岁的原“慰安妇”李荣洙说,“谈判无效”,她将“战斗到底”,直到日本政府从法律层面做出道歉和赔偿。


韩国慰安妇委员会说,将在韩国和海外竖立更多“慰安妇”像。韩国民众2011年在日本使馆前竖立一尊铜像纪念“慰安妇”受害者。日方一直要求韩方移走这尊铜像。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2015年12月2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韩国政府将与相关团体协商,“妥善处理”移走铜像事宜。韩国每日广播网络电视台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6%的韩国人反对移走铜像,而支持者仅占19%。


反对日韩慰安妇问题共识的韩国大学生和市民2日相继在首尔的日本大使馆前举行集会,要求废除共识。据悉,参加集会的人们高喊“日本想以10亿日元抹掉非人道的罪行”“要一直战斗到安倍屈膝流泪向我们道歉”等口号,并指责韩国政府“亲日”“卖国”。


日本媒体报道,日方在谈判中把移走铜像作为向“慰安妇”受害者基金出资的前提条件。按照《读卖新闻》的报道,韩方对日方的要求表示理解;《朝日新闻》则报道,如果日方向基金注资,韩方同意移走铜像。韩联社评述道,如果日本媒体报道属实,韩国政府将在国内面临巨大压力。


■特写


“我只想听到一句发自内心的道歉”


隔着一条马路,日本驻韩使馆大门口正对面,夏日阳光透过薄雾,照射在坐姿娴静的少女铜像上。触手光滑的金属质地,光影变幻间总给人泪珠正在流下脸庞的恍惚。


一个梳着齐颌短发、打着赤脚、身穿韩服的少女,正坐在椅子上,双拳紧握放在膝上,紧闭双唇,眼睛凝视远方,目光深邃而忧郁,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曾经的血泪故事。


这其实是一尊为慰藉在二战时被日军迫害的女性“慰安妇”而设计的铜像。铜像中的女子看起来也就十三四岁,本该是无忧无虑蹦蹦跳跳的年纪。然而,她的人生之路还未正式开启,却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和屈辱之中。二战期间,和20万年龄相仿的姐妹们命运一样,她被日军虏为性奴。“慰安妇”成为这些青年女子一生挥之不去的另一个包含伤痛的身份标识。


少女的身影,弓腰驼背,分明风烛残年的老妪,不堪记忆的重负。投射在地面的少女像身影的心脏处,一只白蝴蝶翩然欲飞。


她的原型,据说是韩国“慰安妇”金福童老人。二战期间,在受到日本侵略的中韩等国,包括许多白人女性,成千上万妇女被迫承受被日军凌辱的残酷命运。


1992年1月8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一群年迈的韩国“慰安妇”与支持者们来到这里,抗议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立场,开启韩国著名的“周三集会”。


2011年12月14日,第1000次“周三集会”举行之际,“慰安妇”少女像被安放在这里,以沉默的凝视,表达最深切的控诉。


“只要一句话就好,我只想听到一句发自内心的道歉。”多年前,一位幸存下来的韩国“慰安妇”这样悲伤地说。她的痛苦,没有改变日本驻韩国使馆门前记者目击的事实:一条马路之隔,一边是悲愤的抗议,一边是漠然的无视。“慰安妇”少女像一侧,摆着一束花,花中,一只白色蝴蝶在夏日风中轻轻颤动。蝴蝶脆弱,但能振翅千里,生命力之柔韧坚强令人惊叹。


历经苦难的金福童老人心里,也拥有这样一只蝴蝶。2012年,她和另一位幸存的“慰安妇”共同用所获捐款设立了“蝴蝶基金”,希望帮助受到战争伤害的女性,“能像破茧的蝴蝶一样获得新生”。


■人物


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


30多年 没等到一句道歉


2015年12月28日晚间,刚刚看到媒体发布的《韩日谈妥“慰安妇”事宜 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的新闻,为中国“慰安妇”奔波了32年的山西乡村教师张双兵,有些伤感。


“可是,30多年过去了,竟然没有等到日本官方对这些中国女人的一句道歉,这是非常残忍的。”


30多年未获道歉


“他们欠我们一句道歉。” 须发皆白的张双兵说道。许多老人一直在等,至死不暝。


“慰安妇”,是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征招的随军妓女和为日军提供性服务的女性。据估计,有几十万名亚洲女性或被掳掠,或被强迫在“慰安所”为日军提供性服务。


证据显示,“慰安妇”除了被用作高强度的性奴隶外,还要遭受性病的毒害,有的由于多次堕胎造成终身不孕。日军投降离开中国后,大部分“慰安妇”将历史伤痛深埋心中,不愿提及往事。


2015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向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对所有经历苦痛、身心遭受难以愈合创伤的人,表示由衷的歉意和反省”。同时,双方商定,韩方将发起成立“慰安妇”受害人援助基金,日方将出资10亿日元。韩日两国政府将合作开展恢复“慰安妇”受害人名誉、抚平受害人内心创伤的各种项目。韩媒称,“慰安妇”问题作为韩日两国间难度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至此得到解决。


从1982年开始,出生于山西省盂县羊泉村的农村教师张双兵,采访上百位山西的受害女性,将“慰安妇”这一尘封已久的抗战“受害者群体”带到民众的印象中,成为“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十几年内,他连续5次带领她们中的一些人赴日申诉,要求获得赔偿和道歉。


“中国政府放弃了对日的国家赔偿,但没有放弃民间赔偿。”上世纪90年代,当年的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的这一句话,在对日民间索赔频发的环境中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


5日前,张双兵还在韩国当地参加一个名为“中韩就‘慰安妇’问题合作交流会”的活动。他没有想到消息来得这么快,“‘慰安妇’问题是世界性的,我第一时间便向韩国的同事表示恭喜”。为他国高兴之余,更感伤怀。


“中国没有一座像样的纪念馆”


“日军对两国女性的伤害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几日前的韩国之行,除了开会研讨,他还参观了当地的“慰安妇”历史博物馆。


“做得挺认真。”他介绍,当地博物馆里面陈列有当地“慰安妇”用过的东西、日本兵发给她们的军票、文件、日记、绘画,以及当地“慰安所”内放过的歌曲碟片。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当时有20万女性被日军霸占,为世界之最。张双兵多年走访后发现,“我掌握的数据远不止这些”。作为“慰安妇”重灾区的山西,目前尚没有一座正式的纪念馆,来保存告慰这段历史。


“盂县有一些炮楼,是日军欺凌‘慰安妇’的地方。”当地一名商人准备出资重新修葺这些“目睹”历史的地方,这让曾自费出版“慰安妇”口述历史《炮楼里的女人》的张双兵感到欣慰,“那里已经破败不堪”。


“不仅是对他们的纪念,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张双兵认为,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地方,保存记忆和证据,让更多人了解战争,尤其是年轻一代,“毕竟这不是一个很少人数的群体。”


张双兵之前认识的上百位老人大多数已经去世,目前掌握到的数据只有十多数人。全国也只剩下二十几名近百岁高龄老人尚在人世。


“我年龄大了,行动力很局限。希望这段历史能得到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志愿者的关注。”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张双兵,期待有下一代人继承他目前的工作,“暂时还没有一个人。”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报道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问题餐厅》聚焦女性话题 焦俊

    日本第11届声优大奖结果揭晓 演

    东野圭吾作品《拉普拉斯的魔女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