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锂电池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而随着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市场的发展带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变的越来越大。
过去的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井喷”,全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预计2016年产量将达55万辆。
国轩高科(002074)总裁方建华曾感慨的表示,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带来的商机,国内企业的表现是“疯”,韩系品牌是“抢”,日系企业则“静观其变”。
作为最早研发和生产锂电池的国家,日本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长期处于锂电行业的领跑位置,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和韩国的快速崛起,日本在行业中的位置开始不断受到挑战,曾经的锂电霸主地位已开始摇摇欲坠。
在2015高工锂电暨电动车年会期间,就日本锂电行业发展的现状,中日韩三国未来的市场格局等问题,
矢野经济研究所总经理Sachiya Inagaki(稻垣幸哉)接受了
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2015年底,松下宣布在中国大连投建动力电池项目,而就在此前一个月,LG和三星在中国的工厂已经相继竣工投产,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中国的布局相对于韩国是晚了一步,如何看待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Sachiya Inagaki:事实上,真正想到中国市场布局的日本企业还是很少的,其中的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太大,真正有能力投资的企业并不多。
而从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来看,他们并不是追求规模效应,去大规模投资扩产,而是走集约化的技术路线,把产品做精做强,然后以技术基点来切入中国市场,这个是日本企业的发展思路,也是区别与韩国企业的一个不同点。
此外,日本企业如果要进入中国,可能不会是单单依靠自身,一般是会考虑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开拓市场。
编者评论:自2000年以来,先后已有包括户田化学(已撤资)、森田化工、清美(已撤资)、三菱化学、日立化成等日本企业在中国以独资或者合资的形式设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日本企业的进展并不乐观,无论是产能规模还是产品定位都面临一定的现实瓶颈,因此多年来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都比较小。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GGII)分析师高小兵指出,与韩国相比,日本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普遍偏保守,规模不大,考虑到技术泄密等因素,核心技术环节都没有放到中国。
与此同时,在中国布局的日本企业本地化不够,与国内企业及产业链缺乏交流,导致他们的产品定位和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只能满足部分高端需求,而在中低端市场并不受青睐。
这些策略直接导致了日本在中国市场上比韩国企业落后一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这种差距还将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