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家电企业疯抢日本产业工人的消息让日本制造颇觉尴尬。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从2015年年中开始,以海信、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不断挖角日本家电企业,在年终岁尾的“跳槽季”,此趋势愈演愈烈。海信瞄准黑电企业的技术性人才;海尔的招聘则集中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领域及在电视、智能手机等数码家电领域负责开发的技术员工。
促使海信集团、海尔集团获得这一招聘人才的契机是,日本家电巨头公司正纷纷大规模裁员。
整体经营状况不景气,是造成日本企业产业工人大幅流失的原因。
日本的制造企业也在被迫进行转型,以求提振业绩。从刚刚结束的CES可以看出,日本企业已经改变以往的产业格局。以松下为例,在松下的展区,展示重点不是家电产品,而是聚焦于智慧城市、汽车行业的解决方案、绿色能源等技术。
做出这样的转型多少还是无奈,家电行业比拼的并非单一产品的,而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例如白电产品,上游压缩机、电机等相关领域的布局,不仅决定着整机价格竞争力,也关于产品的稳定性。
近年来,中韩企业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以美的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不断在上游投资,而三星在中韩两国市场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厂的大尺寸洗衣机已经在全球市场引起艳羡,甚至杀入全球最大家电制造企业惠而浦的腹地,后者被逼之下举起了专利大棒。
目前日本制造不断褪去神秘面纱,之前日本产马桶盖被中国游客神话。不过之后据追根溯源的消费者陈述,一款贴有大阪某商场标签的马桶盖,外包装盒上很多中文字,上面印有“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松乔街2号”。据央视报道,日本马桶盖主产区就是杭州下沙。马桶盖事件尽管成为黑色幽默,最终反而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正在与日俱增。
按照惯例,在日元贬值之后,安倍经济学”已启动2年多时间。日系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均面临着不利局面。日元贬值未能带来出口的提振。2015年1月中旬日元兑美元汇率仍贬值了约40日元。但是日元贬值超过一定时间后出口将出现增长的“J曲线效应”却并没有显现出来。
而在国外市场,例如中国市场,日资企业正面临着大撤退,日本贸易促进机构北京事务所长天端祥久日前向媒体表示“今后一两年,准备在中国扩大业务的日本企业,已经不足四成。”据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据陈言介绍,2008年后日企在中国投资热情已经急速降温,印度代替中国成为日本企业的第一理想投入国。
2015年上半年,日资企业回迁到本土市场的新闻不绝于耳。对于中韩国企业来言,让出了不小的市场空间,一度还有中国企业喊出口号“即将胜勇追穷寇”,但这也让消费者忧心忡忡,因为他们认为日资企业相继回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售后服务可能难以得到保证,有消费者就直言“我现在买松下的电冰箱,若是他们工厂回迁到日本本土了,那售后找谁呢?
目前日本品牌正在面临转型,还不得不面对品牌竞争力的下滑,刚刚出炉的2015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出炉,日本家电企业并没有进入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