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孝志
凤凰体育讯(记者陈清扬 深圳报道)谈到足球,言必称日本,已经成了中国足球例行公事般的“羡慕嫉妒恨”。中国足球越来越多地赴日“考察”,中超的俱乐部先后请来了特鲁西埃、冈田武史、扎切罗尼三任日本国家队主帅,然而疯狂烧钱的中国联赛,却一直鲜有日本球员。
乐山孝志是其中之一。他是中超首个日本外援,也是第一个在中超攻入进球的日本球员。在为深圳红钻效力三年后,合同到期的乐山孝志选择了退役,在深圳办起了青少年足球培训班,一干就是两年。
一个日本球员为何留在中国做青训,他对中国的青训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带着这样的疑问,凤凰体育在深圳专访了乐山孝志。在距约定时间还有半小时前,乐山孝志就抵达了采访地,一个人静静地看书等待。这个中国通在来到中国的第二年就学会了中文,但在接受采访时,遇到把握不好的词,他都会写下来,用电子词典查一下,再夹杂着日语解释一下,以确保自己的表述无误。
球员时代,乐山孝志只是日本数万名自行奔赴海外历练的球员之一,不在主流联赛,也没有国字号经历;但在中超,他的职业精神有口皆碑。每次赛前的更衣准备,乐山孝志都是第一个完成,然后再自己利用这多出来的一点时间,边热身、边背中文单词。这种日本人身上特有的较真劲,也被他带到了自己所创办的青少年足球培训中。
谈创业:第一期培训只有三人报名
“我很喜欢深圳,也想为深圳足球和中国足球做一点贡献。”带着这样的初衷,乐山孝志在2014年4月创办了青少年足球培训班。彼时,深圳红钻的前外援中已经有人做起了类似的培训班,但一年只能招上20个孩子。乐山孝志也被告诫说,“做这个太难,千万别干。”
乐山孝志的培训班起步更惨。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发布周六足球体验课的广告时,到周三都只有三个孩子报名。无奈之下,他请当地的媒体帮忙采访,发了一篇新闻,总算是召集到了60个孩子,培训班算是开始了。
2014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第46号文件,青少年的足球培训班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对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乐山孝志倒觉得优胜劣汰是件好事:“现在家长的眼光也高了。如果做得不好,他们就不会再来了。”
如今,乐山孝志的培训班已经有170个学生,其中还有4个女孩,从3-12岁分成4个年龄段。“我能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乐山孝志说,开培训班开始是贴钱,直到近一年才开始收支平衡,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踢球,是他最开心的事。
郝海东曾说,青训系统需要4个方面的要素:专业教练、大量场地、充足的训练时间和钱——任何一项都不是一两个有情怀的个人或企业能解决的,也不是一段时间政治环境的改变就能起作用的,“走对了路,起码需要20年”。
而对乐山孝志而言,最大的困难来自场地。“深圳的足球场紧张,而且都不提供长约。所以每年都要自己去找场地、签订合同。”他希望训练场能够就在学校边上,好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接触,把自己的理念传达给他们。
谈中日:中国足球缺乏思考
“我刚来的时候,(对手的)球迷总骂我小日本傻X;等到第二年,他们开始骂乐山孝志傻X。我还挺开心的,觉得自己的名字被记住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日本人在中国难免受到特殊“关照”,但乐山孝志说,自己的培训班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因为能接受日本人的教育方式,才选择送孩子到我这来。”乐山孝志的培训班中,中国学生的比例已由最初的7、80%上升到了现在的90%。很多家长会在球场边看到他的训练后,回家上网搜一下资料,再把孩子送来。
“相对来说,来踢球的日本孩子素质要高一些。”在例举中日两国的孩子在踢球时的区别时,乐山孝志往往会说一些平时训练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见到人会不会打招呼,排队集合是否准时等,“集合时,很多人已经集中了,而一些中国孩子还会慢慢走过来,这是不行的。足球是一个团队的运动。”
因为身份特殊,乐山孝志很少会谈及足球以外的中日话题;但凡是关于足球的领域,他基本不会避讳:“我们的培训班不是只教足球,足球是第二的。做人、为人处事才是最重要的。人不好,什么都不好。所以打招呼、教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的方向上,乐山孝志认为中日足球最大的差距在于,日本拥有系统的青训体系,而中国的青训,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是孤立的:“日本有统一的青少年足球大纲,在足球理念和各个级别的联赛中都是一脉相承的。”;而具体到细节,他认为中国足球最缺乏的是思考。
“中国足球,从青少年足球开始,很多教练都不懂足球。他们自己都说不上来,为什么要做一些特定的训练。很多中国的青少年球队,有技术、有身体,但他们不懂应该在哪个地方、
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技术。这就是思考的层面。”相比硬件条件的欠缺,乐山孝志认为这才是中国青少年足球落后的根源。
“现在中国足球的环境好多了,教练的培训机会也多了很多。如果政府或者足协能够搞一个以联赛为基础的赛事体系,三到五年后,青少年足球这块一定会好很多。”乐山孝志反复强调,这需要时间,一定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