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 king的课题是什么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sino king成功与否,关键是“能不能形成1000人规模的(日台的)技术人员团体”。加上(日台的)其实是重点,假如就算成功形成了1000人规模的技术人员团体,所有人几乎都是中国人的话,成功还是十分不稳妥的。接下来我想说明下原因。
去年以来,中国企业大规模收购了全世界的半导体制造商。特别是紫光集团的收购攻势非常厉害。(表1)
中国要进行这样的大规模收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因为,中国非常不擅长半导体的制造。因此,做出来将国外的半导体制造商连通其技术人员一起收购的行为。
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在2014年达到了980亿美元。这相当于全世界半导体市场的3330亿美元的29.4%。通过电器类制品等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完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需要大量的半导体。
然而,2014年里在中国生产的半导体只有125亿美元。这个生产额只有全世界的3.8%。同时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仅仅只有12.8%。也就是说,中国的半导体的自给完全没有跟上脚步。
还有,sino king 的网站主页上还写了,要发展成为给不同国家定义不同的DRAM供给和需求。通过这个说明能得知,中国企业的DRAM供给量几乎为零。即使如此,中国却消费了全世界约6成的DRAM。
成为世界的工厂的中国,为什么不在半导体,特别是DRAM上发挥其实力。原因是,没有培育游戏半导体技术人员,仅存的人员也没停留在这个领域。
中国的半导体技术人员的情况
半导体的开发和制造要有数百人的工序上的技术人员。笔者认为,中国人是不是不适合需要100人规模的技术人员的团体合作这样的制造生产。这个想法,是我在2007年拜访了上海SMIC的工厂是确信的。这个公司是在2000年4月成立的,之后,一次也没有获得可观的收益,一直处于低空飞行的状态。要是没有国家的援助的话,一定早早就倒闭了。
虽然在PC、手机、数字家电等领域被称为世界的工厂的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却无法做出成绩。这个谜团,在我访问了SMIC后解开了。
访问了SMIC之后,感觉到最大的违和感是,经理是台湾人,几乎所有的技术人员不是日本人就是台湾人,中国人的技术人员只有极少的一小部分。问他们“为什么中国的技术人员那么少?”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第一,中国人只相信自己家人或少数的朋友。对公司缺少忠心也不具有团体的协调性。半导体的开发和制造,最少也需要100人规模的团体合作。但是,中国人都是个人主义,做不到在团体中与他人合作。”
“第二,无法交给中国人需要各种判断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在做判断的时候,一定会选最方便的选项。简单地说,他们很会偷懒。比如说,让他在生产线上某个制造机器上开发生产流程。日本人的技术人员一般要用十张左右的晶元来判断条件,中国人只要一两张就结束了。用这样的流程来进行量产的话,一下子就会有一大堆不良品被制造出来。直截了当的说,中国人就是很粗糙的。因此,只能交给中国人把将这个的制品单体放到这样的制造机器里,通过这样的制造流程来做出来,这样不让你有任何判断的单纯的工作。”
“第三,就算如此还是很耐心的教给他们技术开发的方法的话。觉得自己好像会做一点了以后,中国人就会找工资更加高一点的公司,马上就辞职了。完全不讲情面人情。”
sino king的展望
sino king的商务模型十分有趣。但是,要实现这个,必须要集合日台(当然欧美人也是可以的)为中心的1000人规模的技术人员。这到底可不可能,circle-cross公司的董事长若林秀树在2月22日,新闻应用“NEWS PICK”上发表了一下的评论。
“我当然懂得要爱护优秀的工程师,我觉得将工程师用完了就扔了的,反而是日本的企业、金融机关、政府机关。他们煽动无法出人头地又没钱的优秀的人材。如果说给夏普出资3000万亿日元,用3000万来养活1000名技术人员十年,1000万的话就是养活3000名技术人员一年。又或者是聘请博士生研究生。如果采用了这种政策就批判他们。”
经济产业省的管辖下的产业革新机构想用3000亿日元来救助要倒闭了的夏普。结果被出资7000亿日元的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给收走了,只能用这3000亿日元来雇佣日本多的扑出来的半导体技术人员。笔者也感同身受。希望坂本怎么样都要集齐1000名技术人员,打赢这场DRAM的复仇战。
(作者微信公众号:tieliu1988)
上一页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