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但很多妈妈仍然担心。 可是,为了避免百万分之一的风险而不打疫苗,那就是把孩子置于感染病毒更大的风险之下。澎湃新闻记者整理出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这些病毒有多么可怕。 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每200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 视觉中国 资料 脊髓灰质炎(脊灰): 脊灰传染性很强,可在数小时内造成全面性瘫痪。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每200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为有了脊灰疫苗,脊灰病例自1988年以来减少了99%以上。 破伤风(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破”): 破伤风通常是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在10%~70%之间;即使在具备最佳医疗条件的医院里,死亡率也有10%~20%。上世纪80年代全球有80万左右新生儿死于破伤风,2002年降到了18万人,2008年下降到5万人。 百日咳(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百”): 百日咳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1600万例(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后,发达国家的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 白喉(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白”): 历史上白喉一直是最令人恐怖的儿童期疾病之一,19世纪8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的白喉大流行期间,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达50%。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类毒素以前,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00万病例,5万~6万例死亡。1980-2000年,白喉在全球的总报告病例数减少了90%以上。 麻疹: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疾病。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超过90%的人在10岁前感染过麻疹病毒,其中多数可出现症状。1980年,在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之前,估计麻疹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万人死亡。 乙脑: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疾病,发病后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发病率从之前的20.92/10万下降到如今的小于1/10万。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可造成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中国约有9000万乙肝感染者,病毒在其血液中长期存在。由于没有症状和缺乏检测,许多人并不知道已被感染。 1982年以来,全世界共接种了10多亿剂乙肝疫苗。在许多曾有8%~15%的儿童转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国家,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中慢性感染率现已降至1%以下。 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之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约58%。据调查数据估算,1992年至2009年,全国预防了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上海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婷医生指出,如果不接种乙肝疫苗,我国每年将会有40万至5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出生第一年感染病毒的80%~90%婴儿转为慢性感染,6岁前受到感染的30%~50%儿童转为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者有15%~25%可能会因罹患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而过早死亡。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所以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研究也未发现乙肝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子和臭虫等)传播。 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世界性流行病,因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而为人们所关注。全世界每年发生30万-35万流脑病例,总病死率在5%~10%。中国是流脑高发区,曾出现过5次大流行,发病率最高时达403/10万,病死率为5.5%。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推广预防接种,流脑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至90年代,发病率维持在<1/10万的水平。 “过分夸大小概率的疫苗不良反应,却避而不谈疫苗为预防疾病作出的巨大贡献,容易造成误导,让被照片吓坏的妈妈们,不给孩子接种疫苗。”张婷医生说。 世界各地都有过惨痛的教训。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持续报道此事,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发病率由之前的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 日本在同一时期也因为媒体报道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发生了与英国几乎相同的一幕: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现1.3万余病例,41人死亡的后果。 【答疑】 1.怎样保证接种疫苗的安全? 尽量选择正规、大型的医疗机构或防疫中心。选择在宝宝健康状况良好的时候进行。感冒、发热、急性传染病、有过敏性疾病等情况最好推迟接种。有任何特殊情况都要向医生告知。可以要求查看所注射疫苗的包装、说明书、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信息,有条件就保留下来。 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针眼不要碰水。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要多喝水休息。有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 2.疫苗的副作用大吗? 疫苗的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微的,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可能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接种后,应在注射地点观察10-20分钟,接种后1-3天避免剧烈运动,不要按压接种部位,这样都能减少不良反应。 同时,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的东西;注射白百破疫苗和乙肝疫苗后,当天不要洗澡。 要特别强调的是,宝宝在急性疾病发作期,应暂缓所有疫苗的接种。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的孩子,应先咨询医生再选择接种。 3.为什么有人接种疫苗后发热? 疫苗会迫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会出现暂时的不适现象。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一些传染性很强、对人体危害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为疫苗本身就是减毒或灭活的细菌或病毒,当它进入人体时会对免疫系统进行攻击,迫使免疫系统产生应答,从而达到预防相应细菌或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损伤。所以,疫苗接种后会出现暂时的不适现象,比如低热等,一般24-48小时会好转,如有高热应去医院就诊治疗。 4.过敏性体质婴幼儿接种疫苗时应该注意什么? 湿疹较严重期间,特别是接种部位湿疹较严重时,暂缓注射疫苗。先治疗湿疹,待好转后再行接种。 对鸡蛋过敏者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狂犬疫苗、黄热病疫苗(三者都不是常规疫苗)。 对以前同类疫苗过敏者不能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5.孩子出湿疹,如何接种疫苗? 首先,根据引起湿疹的原因判断是否接种。如果孩子对鸡蛋过敏,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狂犬疫苗、黄热病疫苗,这三者都不是常规疫苗;牛奶过敏者,不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改为用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对曾经接种的疫苗出现过敏时,不建议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其次,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选择是否接种。如果湿疹严重,特别是需要接种的部位湿疹严重时,可先通过药物治疗湿疹。待湿疹好转后,再进行正常疫苗接种。 此外,还要看皮肤的完整性。只要有完整皮肤,且对疫苗不过敏,湿疹儿童可以进行预防接种。 |
没有疫苗的后果:这些病都能导致大量死亡 日本英国曾中招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