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 题: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刘力臻
战后70年,日本创造了令人炫目的长周期经济繁荣,也经历了耐人寻味的超长期经济衰退。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始终陷于增长低迷的困境中。
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用1/4个世纪的时间来调整都走不出经济衰退的阴影?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刘力臻教授从政治经济学角度从五个方面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经济衰退类型判断失误
泡沫经济崩溃初期,日本社会对经济快速复苏普遍持相对乐观态度。依据新自由主义的不干预理念,日本在静候经济的自动恢复,而对于此次泡沫经济的危害性、经济衰退的深刻性及技术创新周期的长期性等缺少准确判断,对结构调整的难度缺乏充分的准备,错过了泡沫经济破灭初期的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其后,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日本历届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综合经济对策,但主要是运用短期效应明显的传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调节,缺少具有长期效应但需要持续努力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增长方式优化、经济转型等变革性应对措施。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失灵
1.货币政策的失灵。
日本政府长期实施零利率政策,但是日本经济却没能因零利率货币政策的刺激而走向繁荣。这再次说明日本的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作用有限。
2.财政政策的失灵。
主要表现为政府巨额负债的刺激政策仍然不能提振经济。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政府陆续推出了十多个包含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济振兴计划,公共事业的支出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至2015年3月,政府债务累计总额已超过千万亿日元(约合10万亿—1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内负债国,但经济依然没能因政府高负债的财政刺激而走出低谷。
20多年来,日本历届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反复证明,单靠常规的传统的量宽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引导经济走出长期衰退的阴影,难以调整多重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的经济衰退。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