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物联网讯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加之物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物联网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难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显的领域。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推进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到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迫切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农业智能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智慧 农业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路径。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国外各国都十分注重智慧农业的发展,下面就让看一下日本智慧 农业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2004年,农业物联网被列入日本政府计划。当时日本总务省提供U-Japan计划,其核心是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相连,在未来形成一个人或物均可互联、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其中就包括了农业物联网技术。
截至2014年,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农户选择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与流通效率,也有助于解决农业劳动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受益于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其农作物出口额有望增长至1万亿日元,同时农业物联网将达到580亿至600亿日元规模,农业云端计算技术的运用占农业市场的75%。此外日本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以农业物联网为信息主体源,普及农用机器人,预计2020年农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
日本农业体系“分散生产、集中供应”,批发市场主导80%农产品流通。日本农业与中国较为类似,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97%的日本农户菜田面积在3亩以下,且农产品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上游高度分散背景下80%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流通模式为“生产者—农业协会—批发市场—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批发市场承担货物集散核心功能。中央批发市场事务所(政府监管机构)、批发股份公司(农产品拍卖活动组织者)、中间批发商(拍卖参加人)共同组成日本农产品批发体系。生产者将产品委托与农协或贸易公司,由农协将蔬菜统一交由批发股份公司在市场内组织竞拍(价高者得)。批发商拍得产品后、向零售终端实现销售。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经历至少两级批发商,流通成本(包括物流、各级加价)显著高于直销模式。
图表1:日本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农超对接模式占农产品流通总量20%。为降低流通成本,20世纪90年代日本下游零售商和上游部分大型农协共同推动农超对接实践。大型超市与农协直接签订产销合同,农产品在超市生鲜配送中心进行分拣、包装、冷链直配至门店。农超对接模式下产品零售价格较批发市场模式低约15%。但日本农业上游分散格局下多数农协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下游超市大批量直采需求,因此目前农超对接模式仅占日本农产品流通总量20%。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