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 徐佳
林语堂先生曾经略带调侃地说过:“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
在很多中国男人心目中,日本女人温柔、顺从、善于持家,娶来作妻子再合适不过。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笔者朋友圈子里,很多娶了日本太太的的中国男人并不这么认为。
经济形势的持续不振使日本女性的择偶观也发生了变化。从恋爱、结婚到离婚,日本女性是如何在经济上实现从“女友”到“主妇”的角色转换的呢?本该与丈夫一起安享晚年的时候,她们又为何勇敢提出离婚或分居呢?
1、择偶观:从“三高男”到“三平男”
泡沫经济时代,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为“三高”,即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子。近年来,这种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平男”逐渐赢得了日本适龄姑娘们的青睐,这和国内的“经济适用男”有异曲同工之处。
具体说来,“三平男”指有着平均收入、平凡相貌、平稳性格的男性。他们经济实力属于中间阶层,能够养家糊口又不至于“有钱变坏”;相貌平平,既不会使妻子心生厌恶或在闺蜜面前脸上无光,同时也降低了“太帅难免花心”的可能性;平和的性格颠覆了日本传统的男权观念,有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妻子更多的自由和安全感。
这种转变与日本经济发展停滞息息相关。
在日本,除了极少数盈利好的大公司,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已多年没有涨薪,有的甚至降薪或裁员,“三高男”逐渐成为“凤毛麟角”的存在。因此,日本女性不再好高骛远,心甘情愿地选择“三平男”作为伴侣。
此外,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人带来深刻的心理打击,让人们切身感觉到富贵无常、亲情无价,许多原本并不打算走进婚姻的人开始希望能够与伴侣一起享受平淡而真实的幸福。一时间,日本婚介公司门庭若市,婚庆服务行业生意火爆。
2、愿做“百万日元新娘”,没房也能嫁
在婚前,日本女人经济独立性很强,和男友约会时大多是AA制,绝不会占男人的便宜。笔者常常在餐馆里看到日本小情侣就餐后各自买单的场面。
总的说来,有个日本女友,男人不会有太大的经济负担。
未婚夫有多少存款才能嫁?富士电视台曾就此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日本女性认为,男友如果有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存款,就可以心满意足地嫁给他——买订婚钻戒、婚戒、办婚礼、来一场海外蜜月旅行、再有租房子的钱,在日本,这些花销的综合大约刚好100万日元。
在中国,就算女孩愿意“舍身”嫁给一个无房无车的“潜力股”,大多数“丈母娘”也是不会同意的;再加上聘礼和首饰,娶媳妇所需开支可谓一笔巨款,即便是在消费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6万人民币也很难达到要求。
多数日本女人并无“没买房子不能结婚”的意识。婚后,夫妻共同攒出首付再贷款买房子,平均一个月还十万左右的贷款,还贷时长一般在30到35年左右。
在日本,对于普通工薪阶层,一辈子背着贷款过日子是常态。日本女人不会因没有自己的婚房而责怪丈夫,相反,她们感谢他们为家庭辛苦工作。
3、婚后“隐形富婆”,狂攒私房钱
娶个日本太太,真如林语堂先生所说那样,是人生一大乐事么?其实,在笔者的朋友圈子里,很多娶了日本妻子的中国男性并不认可。
2012年,日本财产保险公司做了一个关于“夏季奖金与家庭支出”的调查,调查对象为丈夫为工薪阶层的500名已婚家庭主妇。有88.1%的女性瞒着老公攒私房钱,平均金额高达384.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
在经济不景气、丈夫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主妇们是如何在妥当安排好整个家庭的支出的前提下,瞒着老公攒下如此大金额的私房钱的呢?受调查的主妇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1.退税以及其他花费的退费
2.生命保险“祝贺金”等临时收入
3.从自己工作或打零工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
4.每个月家庭生活支出的剩余部分
5.将家里不用的东西或首饰拿到二手店出售所获得的收入
由此可见,日本女人确实很会攒钱。可是,她们成了“隐形富婆”,男人的日子过得可不宽裕。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日本家庭里,挣钱是男人的工作,管钱却是女人的职责。男人上交全部薪水,由妻子拨发每个月的零花钱。更加悲催的是,当家庭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多时,主妇为了维持收支平衡,首先想到的省钱方法就是缩减丈夫的零用钱。
据日本新生银行2015年调查结果,日本工薪阶层男性每个月的平均零花钱金额仅为37642日元(约为人民币2250元),乍一看似乎并不少,然而,这个数字还不到其收入的十分之一。以日本的消费水平,一个月的普通午餐花费就要两万日元。如果抽抽烟、喝喝酒、有点应酬,就难免捉襟见肘了。
如此看来,中国那些天天抱怨“妻管严”的男人们,跟日本的男人比起来,是不是幸福得多呢?
4、离婚:日本女性第二人生的起点?
“熟年式”离婚
2005年,朝日电视台的一部名为《熟年离婚》的电视剧,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一直风平浪静的家庭,在丈夫退休之后、本该安享晚年之时,各种矛盾集中大爆发,婚姻的“小船”说翻就翻。
近25年来,日本熟年离婚率已增加了70%,带来严峻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老人增多的主要原因。
原因其实很简单,丈夫退休以后每天都待在家里,妻子长期习惯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心生不满;丈夫几十年忙于工作,缺乏与妻子的必要沟通,夫妻间没有共同语言;由于工作繁忙而不做家务的日本男人退休后依旧不为妻子分担,难免让妻子心寒……妻子积攒出的压力与不满难以消化,最终提出离婚。
在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独立生活,不存在抚养权与赡养费之争的情况下,离婚显得尤为简单。并且,按照退休金制度规定,日本男人离婚,其退休金必须支付给前妻一部分。如此一来,妻子的老年生活有经济上的保障,自然就不会“忍气吞声”。
“年差式”离婚
2013年,日本谐星加藤茶迎娶比自己小46岁妻子,一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年差婚”(结婚双方年龄差距在十岁以上)因此引发民众关注。
2010年12月,TSUTAYA以500名20岁到34岁女性为对象,进行了“关于成年人恋爱的意识调查”。结论表明,59.2%的女性认为可以接受比自己大10岁以上的男性, 12.0%的女性认为可以接受和比自己大20岁以上的男性结婚。
然而,“年差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代沟”导致两人爱好、品味、生活习惯不尽相同,缺乏共同话题;年龄大的一方习惯说教,给年龄小的一方带来压力;在生育问题上,年轻的女性或是被丈夫催着快点生育,或是因丈夫不想要孩子而烦恼;两人一起出门时,被外人当做是父女或母子,非常尴尬;等等。
美国埃默里大学曾对3000对夫妻进行了长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离婚率最低的是同龄的夫妇,年龄差距越大,离婚的可能性就越大。
日本大规模的“年差婚”的兴起,不过是最近六、七年的事,这些夫妻中,有一部分已经离婚,但还有很多“年差婚”夫妇现在还依旧坚守在围城里。日本的社会评论家们对“年差婚”并不看好,甚至几年前就已公开预言:未来的数年内会迎来一批“年差式”离婚潮。
似离非离的“卒婚”
“卒婚”的字面意思是“从婚姻中毕业”,具体说来,是指仍然相爱的夫妇二人为了便于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决定在晚年“分居”。
在“超老龄化”的日本,这样的想法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以高寿著称的日本女人,其生命中最长一段时间是在孩子离家之后。面对退休在家并无太多共同语言的丈夫,她们意识到:
以家庭为中心的日子过去了,现在应该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近年来,由于名人的支持和推动,“卒婚”现象已经更加深入地进入日本主流社会。2013年,日本喜剧演员清水明和妻子宣布将从婚姻中“毕业”,并出版了《卒婚:爱的新方式》一书。
5月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日本的“卒婚”现象》一文指出,2014年Interstation建筑事务所在东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人有广泛的“卒婚”意愿。
200位已婚女性(年龄在30至65岁)接受了调查,其中,有56.8%的人表示她们最终希望从婚姻中“毕业”,而退休(丈夫或自己)被大多数妇女当作是开始“卒婚”的理想时间点。
5、离婚仪式:市场需求催生新兴行业
电影《非诚勿扰》中里离婚仪式的片段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只是个笑话。然而,
2009年起,离婚仪式在日本悄然兴起,截至2015年11月,已有超过300对夫妻举办了离婚仪式。
日本夫妇举办庄重的离婚仪式,意在给自己的婚姻画上“圆满”的句号——“旧郎旧妇”在亲友的见证下,共同挥别过去的错误,各自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双方亲友在两人离婚后仍能继续保持良好关系。
在仪式现场,“旧郎旧妇”跟着主持人宣读离婚誓言、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共同砸碎象征爱情的婚戒、“旧郎”扔花束,等等。有趣的是,“旧郎”扔的花束一般选择梳黄菊,其花语正是“圆满”。
仪式结束后,有简单的答谢宴,但是与结婚仪式的答谢宴不同,只有餐品、不上酒水。这既有凸显离婚仪式严肃沉重氛围的意思,也为避免夫妻双方亲友醉酒后发生冲突。
提出举办离婚仪式的,以男性居多。据说,日本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被过去所牵绊,因此需要一场离婚仪式来使感情结束得更为“圆满”,而女性配合男性举办离婚仪式也是有原因的——在离婚仪式上,主持人会当众宣读离婚成立的条件,譬如妻子该得的赡养费、孩子的养育费,以及离婚后探视子女等事宜,有了亲友们的见证,前妻就会比较放心。
离婚仪式背后,是日本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据201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调查显示,全年共有22万对夫妻离婚。在结婚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日本的离婚率更加突出。因此,不仅年轻人,连相对保守的老年人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离婚。
在日本,社会对离婚的理解与宽容,催生了离婚仪式,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新兴行业——离婚仪式策划师。从每三对结婚夫妻中就有一对“圆满结束任务”的当下来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离婚仪式策划师或许会与婚礼策划师一样被人们所熟知。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