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0日讯 据外媒5月19日报道,近年来日本经济走向持续低迷,日本政府一直在寻求提高社会工作效率、刺激消费的改革之路。但有专家指出,正式工与临时工群体差异之大,正是导致日本经济不景气的一大原因。“头衔最大”、“按贡献度评价人”这种思想更是阻碍着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
日本将正式工称为“正规雇用者”,将“临时工”称为“非正规雇用者”,正规雇用者与非正规雇用者的差异,不单单只在工作内容、福利待遇上,更体现在医疗住房、教育婚姻、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非正规雇用人群的平均薪资只有正规雇用人群的一半,非正规雇用人群的贫困比例也是正规雇用人群的四倍以上。而且因为长期的资源分配不均,这样的差距不仅会横向扩大到生活中更多方面,还会纵向往下一代蔓延。
而说到为什么正规雇用者的地位会比非正规雇用者高那么多,最主要的两个原因还是在于日本是一个非常看重“头衔”的国家,而且其对人价值的评价更倾向于看他“对所属组织奉献了多少力量”。首先,在这样一个“头衔社会”里,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说的。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一直伴随其左右。比如哪怕是婚礼上的致辞,都要介绍清楚演讲人的头衔地位,以供瞻仰。一家正规公司的正规雇用,便意味着这个人是好学校出来的好学生、是得到公司认可的好员工,同时也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工资、更丰厚的福利待遇和更稳定无忧的生活。相比之下,非正规雇用者似乎显得一无所有。其次,又为何正规雇用者更受公司重视呢,关键在于他为公司奉献的更多。正规雇用者与公司完全是荣辱共存的共同体,他们时刻待命,随叫随到,任劳任怨,可以加班到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与此相比,非正规雇用者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比不上正规雇用者付出的多。也因此,正规雇用者的社会评价会比非正规雇用者高很多,而且这是一种无限循环,如果不从制度上改革,根本无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劳动制度上的改革也因对症下药,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将雇用形态简单化,待遇公平化。停止将劳动者分为正规、不正规、小时工、兼职、实习生等等,而应以签约期限和工作时间对其进行分类,每类都有相应的待遇规定,按劳分配,保证福利待遇上的统一标准。
二是停止以“贡献度”判断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无效加班,继而提高工作效率,为经济复苏做好铺垫。
由此看来,日本社会若想扭转经济下滑趋势,还应从工作意识转型做起。从“序列”、“差别”、“服从”式社会,向“平行”、“公正”、“自主选择”式社会转变。(王方)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