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期间,受多个因素影响,日本对秘直接投资逐渐降温。进入2016年,日本对秘投资以间接投资为主。
日本在秘鲁的投资由来已久。1965至1975年间,日本急需确保工业原材料的供给以维持其快速起飞的经济。1963年~1968年,秘鲁三菱商事、秘鲁松下商事(电池)、秘鲁松下电气和秘鲁丰田(汽车制造及进口)等日资企业纷纷在秘鲁落地生根。
1968年~1975年,三井金属矿业和三井物产旗下的矿业公司桑塔露琪娅(制造导线及亚铅),以及更多业种的(贸易、物流和旅游开发等)日资企业也开始进入秘鲁市场。
在此期间,秘鲁是整个拉丁美洲区域中日本投资规模第二大的国家。不过此后,来自日本的投资开始逐渐降温。
根据秘鲁私人投资促进机构的统计,1980年日本在秘鲁的FDI股票资本总额为1830万美元,在秘鲁的所有投资国中位居第七。此后FDI股票资本保持增长,并于1985年达到4080万美元,1987年又缩水为3220万美元。这种情形一直保持到1999年,FDI股票资本总额达到7570万美元为止。
与同期日本对智利的投资对比,日本在秘鲁的投资规模逊色不少。日本在秘鲁的直接投资后来的停滞,是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20世纪80年代初期,秘鲁政府没有向丸红公司支付秘鲁北方输油管道的建设费用;日本多家银行因秘鲁拖欠外债而受到不小的损失;此外还有东京银行和日产汽车公司都在秘鲁遭受恐怖袭击所受的影响。
至20世纪90年代,虽然日本政府加大了与秘鲁进行经济合作的力度,包括提供技术支持和贷款,但日本民间企业仍然渐渐淡出了秘鲁。
秘鲁经济学家费尔南多·冈萨雷斯(Fernando Gonzalez Vigil)2012年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的期刊中发表了一篇论文,对1970年代至1990年代日本对秘鲁FDI出现停滞的现象加以剖析,列出了以下原因:
1.秘鲁政府的错误经济政策引发的1980年代经济动荡;
2.低质的贸易政策从197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实施到2000年。
除外,专家马尔科·卡米亚(MarcoKamiya)还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谈到了来自日本方面的因素,如日本经济不景气,以及“失去的十年症候群”使得这部分具有决策权的日企高管更倾向于在亚洲、西欧和墨西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之一,可以视为打开美国市场的敲门砖)投资,而不是让自己的资本在秘鲁承受风险。
跨入21世纪,秘鲁的外贸政策得到了改善,现任政府也延续了良好的外贸政策。秘鲁签署并生效了多达19个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包括与日本缔结的、2012年生效的贸易协定。此外,秘鲁与日本在2009年还签署了双边投资条约。上述的贸易协定也是两国间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一部分。
据秘鲁私人投资促进机构(PROINVERSION)提供的数据,截止2015年度,日本对秘鲁投资股票达2.38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矿业,达到1.813亿美元(占比76%);其次是工业领域3190万美元(占比13.4%),金融领域的1020万美元(占比4.3%),和贸易领域的1310万美元。
进入2016年以后,日本的投资多数为间接投资,即作为外国企业的投资伙伴一起入股,并保持较低的持股比例,例如三菱集团对安塔米纳矿业公司持股10%。
根据能源和矿业部的数据,日本在秘鲁矿业领域的惟一一笔FDI属于克丘亚矿业公司在库斯科大区的铜矿项目,目前还处于实地勘探阶段。
一个贸易领域的日本FDI典型例子是2015年登陆秘鲁的小物屋公司。该公司以2美元左右的均价出售各种家居和办公室用品。小物屋公司秘鲁区的总经理声称,公司的目标是截至2018年将全国的连锁店数量扩大到30家。
前秘鲁驻日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尼亚伊(现任秘鲁驻中大使)透露,日本对秘鲁的直接投资规模大概在7.5亿到8亿美元之间,而间接投资规模可能高达50亿美元。他还提及了一个案例,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向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投资了近3亿美元,获得了秘鲁北部巴约瓦尔地区磷酸盐项目的25%股份。
当前,日本是秘鲁矿业领域的第9大投资国。扩大到全部经济领域后,日本在秘鲁的投资国中位居第15位。(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