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你们也不容易啊!日本高考居然也是“一卷定终生”?

作者:佚名  来源:澎湃新闻网   更新:2016-6-9 17:37:3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四当五落”:日本高考也是“一卷定终生”? 在日本国,关于高考(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



京都大学


学历崇拜与全入学时代


现代性教育理念,鼓励个性与创新。在当今日本,即使制度上诸多调整,情况似乎也没有那么乐观,应试教育的特点依旧比较突出。高考之付出,莫如“四当五落”之累,这在日本几乎是不成文的学习传统,足以看出“高考党”的辛苦程度。平心而论,这种现象是符合投入—回报的一般性规律的——对个体来说,假设想进名牌大学,就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学习。而与此相应的社交、旅游、娱乐、兼职、恋爱等活动,在时间上就不得不进行某种削减。


也正因于此,高考作为日本的一种热点社会现象,频频出现在日本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以日本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动漫为例,大量动漫都以准备高考的考生或多次落榜的“浪人”为主角,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一类人体现出来了“失意”又“不甘命运”的双重特质,是情节设定的“天然”佳材。而另一个因高考而兴起的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在日本福冈拥有自己的神社——天满宫,是日本许多学子考前必然会去参拜的热门神社。而学问之神也是目前日本社神体系内五福神之一,其地位类似于中国的“福禄寿”三星的地位,高考在日本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全入学时代”与学历崇拜之间的矛盾,不是制度悖论,而是现实的产物。考生集中报考名牌大学,“四当五落”也就不足为奇。日本大学体系分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国立、公立大学数量少,私立大学的数量约占大学总数的80%,75%左右高中毕业生只能报考私立大学。在当下日本社会,所谓“大学全入时代”,是指考生考上一所普通公立大学或民办院校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考上名牌大学,仍要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残酷竞争。


自90年代起,私立大学的数量激增,大学的容纳能力从1992年的58.9%增加到2006年的87.3%,而与此同时的是,人口出生率的持续走低。据文部省资料统计,日本四年制大学和短期学校的容纳能力几乎接近100%,也就意味着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持平。从这个层次上看,日本似乎进入了“全入学时代”, 考试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


据日本高等教育局2009年《大学资料》统计,国立大学“入学中心考试”需要考六科占78%,考五科占97%,想要步入国立重点大学,不是易事。日本的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入学考试,都要求必须参加中心考试,考试达到分数线才有机会参加各个学校的二次自主考试。六个学科各自包含若干个科目,如理科包括: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物理、化学、生物、地学;数学包括数学1 、数学1 ・数学A、数学2 、数学2・数学B、工业数理、本记、情报关系基础等,总计31门。日本高考科目设置同中国高考相类似,语数英三门科目为固定科目,文科和理科可根据考生自身情况任选两门。题目以论述为主,“中心考试”大题居多。2012年,在其汉文考题中,以《左传》中“晏子对齐侯问”为题,让考生试论述国家政治中的“和”与“同”的区别,极具深度。借此窥一斑而见全豹,其试题风格与考量模式,基本都是考验学生是否拥有结合所有知识的构造能力。


对学子来说,高考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任务异常繁重。为了应对“足きり”(第二次考试),考生除了完成正常的高中课程之外,还要参加各种类型的补习班。与统考相比,各个大学的“第二次考试”内容更灵活,甚至与“第一次考试”大相径庭,而每个考生根据“第一次考试”成绩,只能填报一所大学作为志愿。许多国立、公立大学“第二次考试”录取比例基本固定为3:1,造成了大量考生的结构性落榜。因此,“二次考试”实际是一次筛选与淘汰机制。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素有崇尚名校之风,学历主义盛行,除了考上名牌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能“长脸”、“光宗耀祖”之外,老牌或名牌大学的竞争激烈且残酷,最重要原因是——与私立大学相比,国立和公立大学的收费相对低廉,且有较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在选择上更加经济实惠,所以学子们千方百计,参加各类补习机构,力求考入名牌大学。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残酷,为实现筛选与分层,各个学校自主考试偏、怪、难题盛行,考场类似“应试地狱”。考试虽非“一锤定音”,但由于日本社会对学历和名校的推崇,却是“一卷定终生”,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东京大学


复读生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考题偏颇而某些考生执念于名牌学校,落榜就可以想见,高考和考研落榜生是一个特殊且尴尬的社会群体。在中国,他们也叫复读生。假设选择继续报考,也会被称作“二战”、“三战”,依此类推。在日本,这类人被称为“浪人”。据悉,之所以被称为“浪人”,并非雅称,是因为这部分人没有出去参加工作,专心致志地参加各种补习班或者自学,准备第二年继续参加高考,多多少少和过去日本社会中没有固定职业,专心练剑、锲而不舍的“浪人”有相通之处,故得此名。


复读的代价是高昂的,“浪”字易写,内中称谓却颇有辛酸与失落之意。在日本,参加补习班蔚为风气,可达七成以上。这部分人中,不去补习班,在家自学的叫“宅浪”(在宅学习),一次高考失利的称“一浪”,二次失利称“二浪”,一些考生屡败屡战,心有不甘,三次以上统称“多浪”。而其中不满于现在就读的大学而要选择重读,报考其它大学的则被称为“假面浪人”(仮面浪人,かめんろうにん)。但“一流大学”有相对固定的招生规模和偏好。日本的大学虽然很多,升学率每年也都在50%以上,但能够顺利升入自己理想学校的不到30%,所以“假面浪人”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考上“好大学”的群体中,也有不少“浪人”。由此看来,“四当五落”之说并非谬谈。也正因考试艰难,替考、 夹带、小抄等“作弊”现象亦屡禁不止,所谓的作弊神器产业化,成为考场的治理难题。


即使是学霸、尖子,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由于估分不准、分数线起落等各类原因,“滑档”者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成绩很高而只是报考失误的考生。这类“滑档” 考生,或者选择补录,报考一所“稍次”的院校,留下遗憾。或者选择“二战”重读,即“假面浪人”或“二浪、多浪”,以期来年能够进入一所心仪的大学,不负所学所付出——但其中的落差与艰辛可想而知。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高考和考研作为一件“大事”,在个体的民俗行为上亦是“春风化雨”。为求取得好成绩,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上要“四当”,家长也善于做“助攻”,防止自己孩子“名落孙山或更在孙山外”。他们热衷于拜庙求神,其中上文提到供奉“学问之神”的天满宫最受欢迎。每年高考前后,日本各地的天满宫都挤满了高考、考研考生及家长们,而这些寺庙也会在趁机推出各种“祈福套餐”,预求“金榜题名”,有的还会适当收费。还有一些报道说,参加高考的日本考生大都喜欢身穿黑色衣服,监考老师也多穿深色衣服。之所以如此,用意非浅。听说是因为日本人认为,考试当天如果穿着太花哨,会被认为是心虚、没信心的一种表现。不得不说,信仰与宗教的世俗,便是日常生活所需。不过将考试顺利与否求诸“神佛”,在中国一些地方也颇为盛行。


有差别的是,在日本,“研究生”指的是正式攻读硕士和博士之前的准备阶段,而真正进入硕士阶段后,称为“大学院生”,亦即中国所说“研究生”。中国大学内普遍设置的“研究生院”在日本称为“大学生院”。日本的“大学院生”考试并非全国统一性的考试,学生的录取与否并不取决于学校或某考试机构,而取决于该考生报考的导师。一般情况下,考生会先向导师递交“推荐信”和“研究计划”,等到导师同意后可以参加笔试或面试。日本的考研状况,近些年相对冷遇。这与日本的就业情况密切相关,日本职场盛行“年功序列”,若不是推荐、保送或无时间空隔入学,在找工作时不具备太大优势。如由中村义洋导演的著名电影《预告犯》,便与毕业生空窗期导致求职不利的社会现状颇有关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问题餐厅》聚焦女性话题 焦俊

    日本第11届声优大奖结果揭晓 演

    东野圭吾作品《拉普拉斯的魔女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