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新华侨报:日本男童被弃山林背后的三大主义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新:2016-6-9 18:40:4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新华侨报:日本男童被弃山林背后的三大主义



当地时间2016年6月7日,日本函馆,田野冈大和走出医院。7岁男孩田野冈大和在北海道有熊出没的山区被父母赶下车后,独自过了6晚,3日奇迹幸运获救。日本警方称,他的父母将不会面临控告。


视频:日本父母惩戒孩子将其遗弃森林 公开道歉称行为过激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6月8日电日本新华侨报网8日发表文章《日本男童被弃山林背后的三大主义》称,日前,北海道一名7岁小学生接受父母“家训”被独自滞留在山林,原因是“不听父母的话”。与其说这是一对任性无知的父母,不如说在其背后,有各种“主义”喜好的日式家庭教育观念和习惯恐怕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摘编如下: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起跑线,对于同处东方文化环境中的日本亦是如此。不过,家庭教育也分“优劣”,后者甚至有些还会酿成事故。日前,北海道一名7岁小学生接受父母“家训”被独自滞留在山林,原因是“不听父母的话”。面对警察调查,父亲竟还一度谎称“孩子去采摘山菜找不到了”,后才坦白是怕因自己过失遭受外界斥责。


俗话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对日本父母却成了罪人,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其实,“家庭教育事故”在日本也早不是什么新鲜事。发生在1997年的少年恶性连续杀人的“酒鬼蔷薇事件”,近20年来一直刺激着日本社会对家庭教育扮演的角色进行反思。然而,期间涉及暴力、虐待等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依然是日本无法杜绝的社会问题之一。显然,此次男童失踪事件的严重性超过了家暴、家虐。与其说这是一对任性无知的父母,不如说在其背后,有各种“主义”喜好的日式家庭教育观念和习惯恐怕才是“罪魁祸首”。


一是“孤立主义”。男童失踪的直接原因是被父母放置在孤立的陌生环境里,但这并非是日式教育的偶然现象。日本社会奉行集团主义,个体对脱离集体抱有深深的抵触感和恐惧感。日本古代村落流行的“村八分”即是通过“共同绝交”的独特形式对有罪之人予以惩处,作为惩罚措施可谓无出其右。这种“孤立主义”至今成为日本人各种惩罚教育的主要构成之一。如此看来,对不过7岁的孩子实施这种惩罚,不得不说是又狠又重。


二是“完美主义”。家惩总是事出有因,而男童被罚只因一句“没听父母的话”。诚然,苛刻是不少东方国家家庭教育的共通特征之一,而日本家庭教育中的“完美”因素则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日本教育文化当中。日本教育学家广田昭幸指出,“完美父母”和“完美子女”观念在战后日本社会根深蒂固,其核心是“儿童中心主义”、“学历主义”和“严格主义”,而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三主义”即相辅,又相克,让充满矛盾的“完美主义”逐渐成为压在家长和孩子头上的大山,极易扭曲和走极端。可以说,追求“完美主义”的过程越来越不完美,也体现出日式家庭教育的变相衰退。


三是“个人主义”。近年日本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父母“任性”。受长期低迷的社会停滞等因素影响,时代闭塞感显现,过分注重个人感受的倾向日渐明显。而本应“一切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演变为家暴、家虐甚至是犯罪,越来越多的父母特别是年轻人只图自己痛快、鲜有关注子女感受。试想,将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学生丢弃在荒凉的山林,既无食物,也无联络方式,其“任性”显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惩罚,其背后则是父母的“个人主义”在作祟。


明治维新后,顺利走上近代文明的教育成就了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成果,而今家庭教育正在酿成其新的社会课题。日式家庭教育里那些“主义”的是与非,也值得引起其他国家的警示。(作者:蒋丰)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问题餐厅》聚焦女性话题 焦俊

    日本第11届声优大奖结果揭晓 演

    东野圭吾作品《拉普拉斯的魔女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