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喀秋莎》简史:日本版本最多 成动漫主题曲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晚报   更新:2016-7-2 16:48:1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那样有无数种语言的版本,不但俄罗斯本国,甚至他们从前的敌人们也热爱这首歌。在战争之后的漫漫岁月之中,有无数个摇滚乐团、电子乐团、DJ对它进行翻唱改编。


《喀秋莎》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首俄罗斯传统民谣,其实它是一首作曲家谱写的政治宣传歌曲。1939年,前苏联与日本在伪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坎发生了战争,前苏联桂冠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写了一首抒情诗《喀秋莎》。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虽然在这场战役中,前苏联红军完胜日本关东军,但《喀秋莎》当时并未因战争胜利而流传开来,而是在两年之后的卫国战争中,这首歌才伴随炮火硝烟传遍了整个前苏联。战后,前苏联政府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是首例。


然而喀秋莎究竟是什么呢?它既是俄罗斯常见的女性名字叶卡捷琳娜的爱称,也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使用的一种火箭炮的名字,这个火箭炮还有一个昵称叫做“斯大林的管风琴”。


20世纪30年代末,年轻的苏联火炮设计师利昂契夫发明了一种新式火炮,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也就是从那以后,“喀秋莎”成了前苏联炮兵的首选武器,只要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都会大量使用,甚至“喀秋莎”也成为了苏联红军的代名词。有趣的是,苏芬战争时,芬兰军队也有一种恐怖血腥的武器,同样也有一个无比温柔的名字:艾玛(Emma)。


当苏军终于攻打到柏林城下时,他们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攻城臼炮轰击柏林,每一颗炮弹都有半吨重;与这些臼炮一起怒吼的,还有成千上万蔚为壮观的“喀秋莎”。




[1] [2] 下一页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调查:外表开朗却透露阴郁

    日本网友推测《凉宫春日》第3季

    日本女团成员嫁义乌富豪 晒300

    安吉拉·亚纪重启音乐活动 为东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