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视线提至世界范围内,会发现自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不仅日本国内43座运营机组全部停工,全球核电建设项目几乎普遍进入停滞状态,近两年才开始有恢复迹象。根据世界核能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球共有66台机组在建,其中包括中国的24台。
据日经中文网7月8日报道,从事核电设备零部件生产的日本企业将成立新公司,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新公司将主要负责繁杂的手续和向中国当地企业进行介绍等,这样即便是日本的中小企业也可轻松进行出口。将与大型国有核能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CNNC)合作。目标是将年出口额由目前的约1千亿日元提高到4千亿日元。由于日本无望新设核电站,因此日本企业准备到核电站建设热潮持续高涨的中国寻求出路。
报道称,将设立的新公司名为“日本国际核电设备及零部件联合体”。为亚洲提供技术转移支援的普通社团法人日本技术者联盟将出资1千万日元,其成员企业包括IHI、荏原、东亚阀门工程等大中小约50家日本企业。
新公司除了向会员提供中方的订单消息之外,还负责开拓销路。将安排了解中国商业习惯的负责人,还将参与合同谈判。对于占到零部件企业一大半的中小企业而言,设立新公司具有省去业务手续办理、可顺利推进谈判的优点。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不断增长的中国核电市场充满吸引力,但是日本企业担心在向中国企业提供零部件后被中国企业掌握技术并推进国产化,以致无法继续获得订单。新公司与中核集团就签订5年以上的长期合约以及尊重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共享详细的订单信息等达成共识。日本企业今后将能够安心对华出口核电站零部件。
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此举有助于稳定采购高品质的日本产零部件。中国以每年6~8座核反应堆以上的速度建设核电站,同时正在推进对亚洲和南美等国的核电站出口。中核集团预定最早于年内设立负责从海外企业采购零部件的公司,日本国际核电设备及零部件联合体将与该公司合作。
据日本技术者联盟统计,中国的核电站建设费用为1座核反应堆3千~4千亿日元,其中零部件成本占一半左右。目前日本企业供应的零部件仅占10%左右,不过计划通过联合体将这一比例提高至40%左右。
日本约有2500家核电站设备和零部件企业。2011年东京电力福岛第1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国内停止新建核电站,维持技术和人才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后还将加紧扩大对中核工业以外的核电企业的供货,以获取外需。
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中国便暂停审批所有核电项目,核电重启一直是新能源领域讨论的焦点。直到2012年年底,核电华能石岛湾核电才正式开工。随后,福清4号、阳江4号、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田湾核电二期工程1号机组等4台机组先后开始建设。
进入“十二五”,虽然受到日本福岛事件影响,中国核电建设仍保持了一定的规模,新投产的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在建规模则雄踞全球之首。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思路。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未来,平均每年投产和新开工机组都要达到6台左右。
中国环境保护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汤搏透露,中国现有运行核电机组30台,在建核电机组26台,“共56台,如果按计划开工,今年机组数会超过法国的59台,成为世界第二”。
尽管中国核电建设势头迅猛,但核电装机容量占比却并不高。到2013年底,中国大陆总电力装机124738万千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其中,火电装机容量86238万千瓦,约占6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30%,其中并网风电装机容量7548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79万千瓦;而核电装机容量只有1461万千瓦,约占1%。
在中国各种能源结构中,核电占比仅为2%,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6%-18%。比如,同时期英国核电在各种资源发电量占比19%,德国17%,韩国29%,俄罗斯16.5%,法国73.28%,美国10%,加拿大15%。所以,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核电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大。
那么,福岛之后“谈核色变”,中国为何还要加速建设?
中国“富煤、缺油、乏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一次能源中以煤为主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给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未来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
国内能源结构转型,高燃煤消耗企业将被加速关停或被高成本逼停,中国燃煤发电比例要降至65%,作为填补这一部分火电空缺重要措施,中国明确提出要推进水电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
“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对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而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选择,必将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支撑。”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说。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也表示,核电因为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会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从保护环境角度来看,发展核电应成为战略选择。
此外,有地方能源局负责人表示,核电建设的投资大、拉动强,对于地方经济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