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明些吓人的机器人 不是什么新闻了,上周在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又来了一个新的机器人,叫Alter。
Alter可厉害了,这只机器人的所有动作都是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他的“脑子”是一个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加上身上的各种传感器,他会对现场的环境做出反应,然后动来动去,如下图:
一如既往地,诡异。
Alter只有上半身,除了脸部和手前臂有被仿生材料包裹之外,其他部分都是裸露的机械结构。在Alter的机器身体上配置了一大堆传感器,能够检测房间里的物体移动、空气湿度、声音和温度。
Alter最厉害的地方,是内置的一颗CPG(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基于神经网络技术,能对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做出分析,并通过体内的42个气动装置来做出相应动作,相当于一个中央指挥室,而不是跟着写好的代码执行而已。比如,房子里突然温度下降,Alter可能会颤抖身体,表示被冷到。
另外,Alter还能唱歌 ,跟游客聊十分钟也没问题的。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看过视频,虽说Alter外形还不够像人,像石黑浩教授的Geminoids这种。声音呢,也不像Siri、小冰这种用女孩子的录制的声音转编过来,尽力模仿人类说话的腔调,却更加毛骨悚然。
这和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MasahiroMori)在36年前写的“恐怖谷”结论相悖,根据”恐怖谷 “理论,我们之所以害怕机器人,是因为它们太像人了。
日本人为什么会在仿生机器人的路上越走越远呢?
在国土狭小、资源有限的日本,机器人这一巨大的虚拟空间是开采不尽的“富矿”。日本人在探索机器人的过程中,不仅分担给他们人类的工作,还试图赋予它们与自身类同的“生命感”。而在这种“生命创新科技”的背后,其实隐藏了他们对社会的种种不安。
在日本,人口老龄化、经济不景气等现实社会的巨大压力让很多人感到强烈的危机感,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呈现出亚健康状态,一些人甚至患上“对人恐惧症”。这种恐惧感将本就敏感的日本人逼仄到狭窄的空间,驱使他们寻求机器人并依赖它。
对这些人来说,面对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能提供给自己的感受。由固定程序控制的这种人机关系,恰好能满足这些人渴望交流却又拒绝与人相对的诉求。于是,机器人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重要角色,彻底“人化”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机器人会越来越趋于真人化。
还有就是日本的人形机器人情结 ,包括傀儡,这些从日本的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
36年了,我们在见过那么多机器人之后,Alter不是长得最诡异的那个,也不像BostonDynamic机器狗那么具有攻击性,但他无神的双眼、挥动的大手、灵活的手指、地包天倾向的嘴唇、以及聚焦在它身上的灯光,还是传递出浓厚的恐怖气氛,尤其知道他的动作并非由人类控制之后 。
因为他的动作如此复杂、甚至传递出一种生命的动感,他能做出人类的动作,反之,我们却不一定能做到他能做到的事情。
参与了开发的石黑浩也说:“(现在)想真实表现像人一样的感觉,已经不需要肉体及像人一样的外形了。”
Alter会公开展览一周,直到8月6日之后就返回实验室,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各项功能。按照日本机器人的发展速度,下一次我们再见到 Alter ,可能会有更措手不及的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