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指出,数十年前,日本经济飞速增长,欧美商家感到很惊奇,渴望了解当中的奥妙,但时移世易,现在如果把某个行业与日本比较,那就代表这个行业看来时日无多。摩根大通最近就把欧洲银行业与日本相比,不过这并不表示欧洲注定要成为另一个泡沫爆破后的日本。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摩通在最近一份报告中,对欧洲银行业的2018年股本回报率预测进行分析。杠杆(资产除以股本)会扮演多大的角色?资产周转率(Asset Turnover)和利润率又怎样?
意国银行最严峻
与美国、日本和北欧的银行比较,北欧以外的欧洲银行有三个落后于人的地方。首先,欧洲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拨备太高而受到损害,坏账比率平均为6%,是美国和日本的三倍左右。意大利银行业的情况最糟糕,坏账比率高达21%。
然后是成本问题。北欧银行迅速数码化,并关闭不少分行,目前成本与收入比率平均为46%,比欧洲其他地方低了大约10至15个百分点,而且现时欧洲的人均分行数量比北欧高一倍。不过,欧洲银行最有“日本化”危险的是资产周转率,目前这个比率平均为2.1%,比美国低一半,而且非常接近日本的1.6%。
比较悲观的人认为,推出量宽措施(QE)意味欧洲将无可避免地出现日式的低回报,因为QE令孳息曲线变平,损害净息差,但现实不一定是这样。
果断行动最关键
巴克莱指出,英国在公投脱欧后推出一系列刺激性措施,美国在总统大选后预料也会这样做,长期利率应该会再次上升。不要忘记,在日本推出QE的首两年,Topix银行股指数升了一倍以上,直到备受争议的增加消费税措施出炉打击市场信心。
这不是说欧洲应该复制这个策略,但欧洲银行如果可以把成本降至与北欧银行差不多的水平,基本上就可以避过资产回报跌至日本水平的风险。利用有效的刺激性措施推高利率不是银行的掌控范围,关闭分行和数码化业务绝对可以做到。(文章来源:hkej)
译自:THE LEX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