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失去的远不止20年,它经济衰退的根源是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6-9-27 10:46:5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自1991年至今长达20年的时间里,由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骤然减速,经济长期停滞,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失去的20年”。到底日本是因何衰退的呢?而日本真的失去了吗?


日本的崛起


首先我们看看日本是怎么崛起的,日本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当时特殊的世界政治环境。由于冷战,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世界被人为分隔,彼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正忙于革命与解放运动而无暇专心发展经济。战败后被解除武装的德国与日本政治与军事地位受到限制而专注于发展,反而因祸得福,经济快速增长。日本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勤劳俭朴的东亚传统,它使日本企业总能以比欧美企业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其背后的代价是国人尽可能少休闲多工作。较高的教育水平也是日本经济迅速起飞的另一大关键。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日本经济在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重新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来,计划经济被证明不可行,市场经济风行全球,世界首次迎来全球经济大合唱。


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相比并没有特别之处,之所以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周边邻居,是因为别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暂时落后了。


贸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参与自由贸易的各方是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竞争力的优势是相对的,你不强而别人很弱时你就会显得很强;你很强而别人更强时你就会显得弱。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强是因为别人太弱,而这20年来日本的技术实力虽然也在提高,但别人提高更快,日本就显得没那么强了。在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饱受计划经济之苦的中国转向了市场经济,而周边的“亚洲四小龙”、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早已先行一步。在经过10多年的市场洗礼后,这几股力量先后向日本产品发起了挑战。这些地区的人民与日本人民一样有着勤劳俭朴的传统。至此,建立在超级竞争优势基础上的日本经济随着其竞争力的相对下降,经济衰退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日本的衰落


有关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众说纷纭,但由于日本这个奇特的社会,其社会怪状并非西方学者可以轻易了解,更多的是猜疑或者幻想。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在她的研究报告《菊与刀》中写道“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日本人的这种双重极端性格决定了日本的复杂社会文化,与之相对的日本经济同样让人难以捉摸,有关于日本经济低迷原因的分析还是让日本人自己说为好。


日本作家池田信夫在他的著作《失去的二十年》里面就总结了日本走向衰落的四个原因:


首先是日本财政赤字过于扩大。2007年,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超过GDP的1.7倍,在整个经合国家表现的最差,2011年《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债务将首次超过2倍,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14年,日本政府债务可能达到2.3倍,到时候日本恐怕将步入希腊政府的后尘,但是池田信夫否认了政府破产的观点,他认为,民众对日本政府依然保持着较强的信心。解决政府债务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日本银行承购国债,通过增发货币发行量引发通货膨胀来稀释这些债务,但是反过来又会产生通货膨胀的控制问题,因此说增发货币发行量是不可轻易采取的财政政策。


第二,日元对美元升值,导致通货紧缩,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商品出口更没有竞争优势。克鲁格曼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日本经济不景气是因为投资需求过低自然利率为负值,他建议只要将实际利率也降为负值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负利率只能调整短期性的通货紧缩缺口,并不能带来潜在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依靠金融政策不能解决长久问题,这是池田信夫一直强调的论点。


第三,劳动生产率低下,没有竞争优势。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不是一直处于制造业的前列吗?丰田生产方式不是新兴国家向往的生产体系标杆吗?可是,20多年来,日本没有赶上20世纪80年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IT行业上要么走失了方向,要么在投资上失误。近些年来,中国、印度、韩国等这些新兴国家在制造产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日本制造业面临着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但是这些行业的人力需求并不大,导致更多的员工下岗失业或者转移到流通领域等服务业。


第四,不平等的薪酬体系,难以激发新员工的积极性。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薪酬体系一直是日本企业的特色,如今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可以保障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另一个方面由于不能轻易解聘老员工,企业难以减少冗员和“闲散富裕族”的诞生,人才的流动性极低,这也是日本知识密集型企业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不平等的身份导致同工不同酬,当面临危机时,最先裁员的是非正式员工。生活不稳定,不停地寻找工作,一些新员工找不到希望,并且对上一代失去信心。


在此基础上,结合日本社会现状,他认为以上4点问题在时间上可以解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对于未来的不安,没有希望的日本人看不到未来。


关于日本经济低迷的众多原因中,池田信夫并没有提及到日本的教育。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将日本的教育批判得体无完肤,他认为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是“智商衰退”,日本年轻人无志向且学习能力低下,实际上也影射出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


总结:日本真的失去了吗?


日本作家池田信夫在他的著作《失去的二十年》里面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连接发明和产品的中间过程。创新分为常规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其中破坏性创新是最具有生产率的,而恰巧也是日本企业长期以来缺少的东西。所以日本衰退的实质是竞争力与别国相比相对下降引起。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大幅提升本国竞争力从而拉开与别国的距离,否则就只能适应这一过程。


但是客观说日本也不存在所谓失去的20年。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失业率仅为3%左右,是美国同期失业率的一半。2009年人均收入为美国的90%以上,为中国的30倍以上。日本没有外债,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一个自然资源匮乏、面积不如云南省的岛国能做到这一步,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失去的20年”。从本质上看日本经济是健康的,之所以给外界一种衰退的印象,原因是日本充分就业储蓄远远超过社会合意投资,从而使日本经济停滞。


就是这样,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中享受着“失败者”的喜悦,香港《每周财经动向》曾在2003年11月17日的文章中说:“今天你若去东京,穿行在银座大街摩肩接踵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很难想象这里会与‘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但日本顺从地接受衰退之说,背后又有何阴谋?值得考量。


经济学家王福重曾在某一期的《财经郎眼》中和郎咸平激辩日本是否存在失去的二十年,王福重和绝大多数人吃不一样的观点:日本现在的经济非常好,并不存在失去的二十年,制造业的衰落只是表象,而深层次的而创新却在酝酿。虽然王的观点遭到了当期很多观众和嘉宾的质疑和反驳,但是,当我们冷静的思考,或许真是如此,日本或许正在像美国曾经放弃制造业那样,把精力和资源投入到高新技术和金融创新领域去了。


文:Louis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问题餐厅》聚焦女性话题 焦俊

    日本第11届声优大奖结果揭晓 演

    东野圭吾作品《拉普拉斯的魔女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