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蔡基刚
核心观点
“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在于一流的大学生:只有培养一流的大学生,才有日后一流的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只有培养学生用英语汲取专业信息的阅读能力和交流科研成果的写作能力,才有可能培养一流大学生
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又添了一位日本科学家。算起来,日本自1949年来已有25位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进入本世纪,以平均每年一位迅速增长。媒体都从科研经费投入、创新思维培养、学术氛围自由等不同角度来分析中国和日本的差距。但是鲜有从日本科学家的英语能力和培养他们英语能力的日本外语教学方面来阐述。
日本: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
日本高校外语教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以培养日本诺贝尔奖最多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为例:东京大学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学分只有8个学分,主要开设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陈述,到了大二还特别开设针对理工科学生的ALESS课程(Active Learning of Eng1ish for Science Students),要求学生结成小组,根据自己专业进行一项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英语撰写论文,并用英语在班上向老师同学宣读,最后的成果还会发表在校内的学术杂志上;京都大学的大学英语学分仅为7个,其中6个主要开设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阅读,前者包括学术规范和正确引用文献进行写作的技能,后者培养文献阅读能力,这些文献大多是和学科专业相关的科普类原著和文章,除了6个学分的必修课,高年级还开设1个学分的科技英语,如医学英语、地球英语、数理英语、化学英语等,这些课程主要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和期刊论文写作训练,各院系还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2001年日本提出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日本外语界随即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于2003年发布了 《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要求高校大学生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学术英语和科技英语更成了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日本私立早稻田大学除了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学术英语讲座”“学术英语交流”和“学术英语阅读”等课程,还坚持开设两个学期的“科技写作”。还有一门“技术陈述”,这是一门培养学生口头陈述他们科研发现和成果的能力的课程,学习制作PPT技术,提问和回答技能,以及主持会议、参加讨论的技能等。
中国:大学英语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对照之下,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学分虽然不少 (平均12个学分),但课程除了帮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用英语,就是诸如英美文学、英美诗歌、英美概况和中国文化等通识英语。为什么中日大学英语课程有如此差异?主要是理念不同。在日本高校来看,大学英语就是一门工具,主要用来汲取学科专业信息,交流科研成果;在中国,按照最新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除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主要培养他们人文素质修养。这就决定了教学定位不同。前者是为学生用英语从事当下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的,后者则是帮助学生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提高跨文化修养的;前者是为满足国家对外语的战略需求和专业学科发展的需求,要求大学生达到能够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13000个词汇的英语能力,后者则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仅要求所有大学生达到词汇量仅为4500个的四级考试语言要求。中国的大学英语教材是全国统编的,强调内容的“趣味性”,坚持“教材要选久经考验、百读不厌的范文”,课文作者最好是名家大家。日本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各专业不一样,强调学术性和信息性,多数是来自学术专著和期刊论文。日本大学生的英语可能说得没有中国大学生漂亮,但他们用来学习专业的读写能力大大超过中国学生。2010年诺贝 尔化学奖获得者是两个日本人,其中北海道大学铃木章是土生土长的日本培养的科学家,他英语说得不好,但他有很强的科技英语读写能力。笔者由于研究关系,多次去日本参加外语教学研讨会,给我留下两个深刻印象。一是日本高校的专业教师,如物理和生物等科学家的办公室书架上,基本上都是英语著作和英语期刊,很少是日语的;二是他们虽然不搞外语教学,但都热衷于参加我们外语教学研讨会,甚至主持小组讨论,探究如何提高英语教学。
建设“双一流”须调整大学外语教育政策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又是我国老一辈外语教学专家许国璋诞辰100周年,2015年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外公布了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在于一流的大学生:只有培养一流的大学生,才有日后一流的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只有培养学生用英语汲取专业信息的阅读能力和交流科研成果的写作能力,才有可能培养一流大学生。许国璋先生称赞日本“始终以外语作为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工具”,“在科技经济发展上做出了世人瞩目 的成绩”。他批评我国“大学的公共外语,效果很不理想”,“忽略了以外语为工具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他认为,“外语教学的方针,是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为此,他在1978年提出“未来五年内”,要培养“能读懂专业外语书刊”“能够使用外语作为研究与国际交流工具”的大学生。现在到了考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时候了:是否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