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日华人科学家点评日为何屡获诺贝尔奖
10月3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东京工业大学,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在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出席新闻发布会。
日本最近3年连续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21世纪以来平均一年诞生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对此,在日本从事科研工作的华人学者认为,相对宽松平等的研究环境、不随波逐流的科研精神以及心无旁骛的科研态度,都是取得诺贝尔奖级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基础研究环境相对宽松巨东英教授1992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日本埼玉工业大学副校长,同时也在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高校兼任博导、教授。他说:“日本现在屡获诺奖,说明在我们当年来到日本的那个时期,日本比较重视基础研究,研究环境比较宽松和自由。”
巨东英回忆自己在京都大学读博士期间,教授提倡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科研方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跨学科学习。日本教授都很支持博士生的自由研究,并提供建议。
他说,日本现在拿到多项诺贝尔奖,还是受惠于那个阶段的科研和教育政策。现在总体上经费更多,但经费使用方面管理特别严格,各个环节的审查很紧,对科研人员的压力太大,导致科研人员造假现象抬头。不过,日本现在还有一批人坚守基础研究,经费拿的不多,但能基本够用。
巨东英说,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基本都是靠研究人员自身兴趣和学术研究本身意义来推进的。科研人员应该首先考虑这些问题,而不是考虑什么项目能拿多少经费,那样就受到很多约束。
他建议,对待科研不要一刀切,不要以项目和经费来评估人,要鼓励一部分人致力于基础研究。谈到研究论文发表问题,他说,实际上很多日本诺奖得主当初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发表在高级别的杂志上。他以自己所在的学校为例说:“我们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在评教授的时候,对一个人各方面的贡献综合评估。虽然也有几年内发表多少论文的要求,但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如可以用专利来替代。”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