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延续了此前的“低调”,没有宣布扩大现有货币宽松政策的任何措施,只是表示会将实现2%通胀目标的时间推迟至2018财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期间或晚于2018财年。
眼看着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任期2018年4月就将结束,令人不免怀疑,经过几次大动作后,难道现在的日本央行已经不再坚持当初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初衷?
通缩形势依旧严峻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云认为,此次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可以说是上次会议的延续和补充,至于推迟通胀目标实现时间则是日本央行的“缓兵之计”,因为即使日本央行不主动推迟,按照日本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也无法在原定时间内达成2%通胀目标。
刘云建议国际商报记者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一是日本央行将2017财年年度物价预测值由1.7%降至1.5%,对2016财年年度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预测由7月份的0.1%降至-0.1%。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日本央行一直强调日本经济已经摆脱通缩,但数据反映的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二是此次日本央行发布的对未来两年日本经济的增长预期。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对2016财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为1%,2017财年为1.3%,2018财年为0.9%。刘云指出,“尽管日本央行给2017财年预测了一个比较好的数字,但2018财年预测却不是很乐观,GDP的增长率和2018年实现2%的通胀目标是不相符的。可以看出,日本央行实际上也不认为2018年能实现这个目标。”
因此,刘云强调,此次推迟2%通胀目标实现时间只是开始,后期如果整个经济环境没有很大改变的话,2%通胀目标的实现时间还会继续推迟。
为何不再宽松
事实上,对于此次货币政策会议,比日本央行推迟2%通胀目标实现时间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日本央行“风格”的转变,即似乎不再坚持以往超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路线。
刘云也认为近几次货币政策会议确实显现出日本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方面的风格转变。之前日本央行的对外表态是坚持量化宽松政策和2%通胀目标,如今这一坚持却转变成了“实现百分之零的长期利率的目标”,措辞的改变显示日本央行正试图将焦点转向长期利率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把市场对货币投放量也就是货币政策的关注转移到了利率上面,以求消解市场对货币量和通胀目标的高预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云认为,“0%的长期利率的目标”也是对金融行业的交代,毕竟此前日本央行将利率降为负值时对日本的金融行业产生了很大冲击。
刘云指出,现在日本央行正在逐渐淡化2%的通胀目标,所进行的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是在一边试验一边检验,既要看货币政策调整后本国和国际市场的反应,也要考虑金融环境的改变、物价变化以及国际货币政策以做出调整。“对于当前的日本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寻找出口以应对美联储等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
至于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高盛方面分析认为,日本央行已经不会再走这条路了。从国际层面来看,由于能源价格预计下跌速度放缓,因此日本核心通胀率在未来几个月有上升趋势;市场对美联储近期加息的预期有所上升,日元受其影响在外汇市场已走向高位。从国内方面来看,日本政府已经制定了2016财年第二次追加预算,这次预算或能刺激2017财年经济增长。另外,尽管日本央行将10年期的国债收益目标设在0%左右,但就算是微小的改变,对1~5年期国债的收益影响也是很大的,而这又是银行盈利的主要因素。
刘云也认为,“对于当前的日本央行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到有效的方式来加码量化宽松。”以发行国债为例,日本的经济结构已经决定了日本央行所持有的国债水平,但目前日本央行和大型国企已经成为国债的主要“控股方”,新发国债都被日本央行等“吸收”,这并不利于市场的流动性,国债已没有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