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亚冬会落幕,亚洲首个举办冬奥会的城市札幌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风情与严谨。作为二次元文化的发源地,日本办会将此优势发挥到极致。
文/应虹霞
札幌的雪,嘎吱、嘎吱踩在脚下,全然是膨松绵软的触感,有“粉雪”的美誉。北纬43度,年降雪量高达6米——札幌与罗马、与马赛同纬度,却享有优质的冰雪资源,得自然的恩赐与眷顾。
2017年2月,札幌迎来了全亚洲近2000名运动员和官员,超过1000名媒体记者。时隔27年之后,亚洲冬季运动会重返亚洲首个冬奥会主办城市。一期一会——禀持日本式待客之道的东道主,在可持续办赛的理念与经济合理主义间腾挪身手,为全亚洲精心“料理”了一道冰雪盛宴。其背后,依稀可见2020东京奥运的影子。
从初音未来到马里奥兄弟,期待东京二次元
2月17日前后,落地札幌新千岁机场的亚冬会客人们不无新奇地发现,前来机场“接机”的,除了热心的志愿者团队,还有一个特别的角色:一位身披剔透晶莹的战袍,舞姿妖娆,律动感十足的“女生”,在海报上浅笑吟吟。她就是“雪未来”——本届亚冬会虚拟PR大使。
来过札幌的滑雪一族恐怕都知道,“她”是红遍亚洲的著名电子歌姬“初音未来”的冰雪版,也是北海道的PR大使。2010年,在一年一度的札幌冰雪祭上出现了一座初音未来的冰雪雕像,名唤“雪未来”(又译“雪初音”),一时名声大躁。很快,当地人灵机一动:不如请“雪未来”出任北海道PR大使?
札幌冰雪祭今年已进入第68届,在亚洲积累口碑已久。冰雪祭尚需要借助“初雪未来”的活力和在亚洲的影响力,尽管后者只是一个虚拟人物。这样的逻辑,与本届亚冬会组委会默契相通。
“对雪未来的定位很明确,就是PR大使。事实上,我们还有两位真实存在的PR大使,一位是清水宏保,一位是浅田舞。”2月18日,在亚冬会主新闻中心,组委会PR推广与媒体主管岛谷尚掰着手指向腾讯体育娓娓道来:前者是长野冬奥会速度滑冰冠军,当地带广市出生,是北海道“英雄”级的人物;后者是前花样滑冰运动员,现日本顶级艺人,也是著名花滑明星浅田真央的姐姐。
浅田舞在亚冬会开幕式上
“如果说清水PR的是运动,是北海道的话,那么浅田吸引的将是宅在家里,非运动一族,且她的影响力是全国性的。而雪未来,我们借助的是它的亚洲级影响力。”三位大使各负使命:清水坐镇电视台,浅田引领开幕式。而雪未来则笑吟吟“现身”在机场、札幌街头,地铁、公车,当然,更多地是出现在比赛场馆、运动员村,登上纪念品被运动员、小观众们“抱”回家......真正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东京时刻惊艳登场。足球小将,马里奥兄弟,哆啦A梦,hello kitty,种种虚拟的、在全世界拥有亿万拥趸的动漫角色,风驰电掣般袭来,让人看到日本强大的文化输出。
当下,东京奥运尚未公布吉祥物和PR大使。以日本人的脑洞,未来3年,前方必将是形形色色的虚拟人物、动漫角色,繁花迷眼——一已经呈现的札幌亚冬小前奏,让人对东京奥运的二次元,平添更多的期待。
一期一会的待客之道
“您是记者吗?这是我们北海道当地的特产哦。”开幕式前一天,在主新闻中心媒体休息区,岛田女士身着红色辨识的志愿者统一着装,柔声细语招呼着来自异国的记者们,时不时亲手递上茶点:白色恋人、北海道农学校牛奶饼干......
“我们全家都爱这款呢,请尝尝吧。”岛田是札幌某区邮政所的一名职员,也是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一个2岁,一个4岁。这是一个周六,恰逢休息日,岛田先把孩子们“托”放到幼稚园,便搭地铁来到了位于白石区的札幌CONVENTION中心,也是本届亚冬会临时主新闻中心“上班”。
10年前在大连工作过的吉田先生是媒体酒店的志愿者。3年前退休后,自称有着中国情结的他“终于有了时间”,开始报班认真学起了中文。去年5月,亚冬会开启志愿者招募,吉田毫不犹豫就提交了申请。
没有津贴,组委会为志愿者提供的只有交通费和一盒工作便当。职场和家庭两头忙碌的岛田却乐此不疲,“我喜欢接触新事物,这种感觉很惬意。”吉田则为有机会“小试”身手雀跃着,“终身学习?也可以说是吧。”
数据揭示着札幌承办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亚冬会的不易:需要招待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32个国家和地区,接近2000名运动员和官员,超过1000名媒体记者,而组委会只有区区100名工作人员。
志愿者
“没有志愿者的帮助,就没有亚冬会的成功。”而更让岛谷尚感叹的是——他们全部都是主动请愿。最终,来自全日本19个都道府县的4600名幸运儿入围志愿者行列,他们中有学生、家庭主妇、职员......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相当高的比例是退休人士,年龄最大的达到了88岁,几乎可与日本最高龄的体育记者、1924年出生的贺川浩媲美。进入21世纪,日本社会深受少子化和老龄化困扰,但活出自身价值,体验更多的人生,却是人们共通的理念。
在热心的志愿者大军之外,本届亚冬会紧凑的场馆和酒店布局,无缝对接的交通,细心打印的时刻表、交通图,都体现着东道主细致而用“心”的接待之道:12大场馆,外加开幕式所在的札幌巨蛋体育馆和主新闻中心,均确保在车程40分钟的半径以内;代表团下榻酒店、媒体酒店距离市中心的札幌JR站步行10分钟,距离最近地铁5分钟。
组委会班车
即使是札幌与带广,一天近10趟,单趟用时2小时40分钟的JR“特急”,也足以提供当日往返。如此场馆设置的“紧凑型”理念,与东京奥运的理念亦是息息相通。
因为APA事件,本届亚冬会代表团酒店问题一度成为焦点,好在在亚奥理事会和日本奥委会主席的亲自过问下,很快有惊无险顺利解决。赛前,外界也一度诟病“没有专设代表团酒店”,“没有专设媒体酒店”,但很快,各国运动员们发现了“散”在民间的酒店,“散”在札幌市中心的乐趣:享受真正地道的札幌美食,享受与普通札幌市民近距离的接触.......
“一期一会。”这是一个颇有禅意的日本茶道用语。此时此刻,这样的场合,或许是你与我,此生唯一一次的因缘际会,因此值得倍加珍惜——这正是日本式的待客之道。
削减预算 经济动物亦讲究合理主义
“让来到札幌、带广的全亚洲客人们,把美好的记忆带回去。”在岛尚谷看来,接待好全亚洲的客人,才有亚冬会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在热心、礼貌,与国际接轨之外,组委会亦讲究公平性,这就是认同规则、一视同仁。开幕式当天,数百名各国记者蜂涌进入札幌巨蛋体育场,组委会一律按先来后到分发号码。笔者注意到,即便是日本奥委会名下的新闻官,亦是乖乖地排队领号。开赛后,在赛后混采区,对于各类型持证媒体的活动区域和采访权限,赛场新闻主管都会严格监管。
任何逾越雷池,或是享受特权,在这里通通行不通。组委会还倡导日本媒体自律:700多名东道主记者被号召乘坐公共交通前往赛场,将媒体大巴尽量留给外国记者。日本记者常见的屡为外界诟病的“占位”现象,此番也以白纸黑字的方式被明令禁止。
札幌亚冬会精心的组织运转获得了亚奥理事会高层的高度评价。2月21日,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在离开札幌之前向外界拍板称,作为2026年冬季奥运会申办城市,“札幌已以丰富的办赛经验占据了优势。”
然而谁能想到,这届亚冬会,事实上是在二次预算比申办预算高出80%,最后力降到申办时预算的情况下办成的。
预算的突然“脱僵”,一方面缘于从申办成功到正式确立预算,短短数年日元急剧贬值的不可控因素;另一方面,本届亚冬会场馆虽大多沿用的是1972年札幌冬奥会的既存设施,但在亚奥理事会相关要求下,部分场馆存在改装,比如临时设置分新闻中心和观众席的需求。
一方面,组委会开始积极开源。在亚奥理事会的协助和授权下,为本届亚冬会找到了18家赛会赞助商。在相关大赛纪念品的开发和推销上,此番札幌更是使劲了浑身解数:光是吉祥物EZOMON,就拥有不下几十款设计。
另一方面是努力节流。众所周知,国际电视信号的制作和传送是体育赛事占比最高的开销,但本届亚冬会,只有最终用于真正传送的信号,才被允许拍摄和制作。亚奥理事会高官还自降“身段”,同意降低接待用车的档次。带广位居“大粮仓”北海道的核心地带,号称粮食自产率1250%,组委会为媒体准备了当地名物“十胜奶酷”,却不忘提示,每名记者最多只能自取一次。
作为曾经的GDP世界第二大国,“经济动物”日本亦讲究合理主义和节俭主义。它考验的是主办方的办赛理论,以及合理节俭主义下腾挪闪躲,灵活而不失体面的功力。本届亚冬会,札幌做到了。
“亚冬会的财源来源于市民的税收。作为组委会,我们具有说明的责任和义务。一旦被认定为铺张浪费,就意味着亚冬会失败了。”岛谷尚表示,在向亚奥理事会报告之后,本届亚冬会全部财务决算,将如期于今年9月向札幌全体市民进行公示。
什么是真正的遗产?魏纪中:培养现代人才
本届亚冬会,“遗产”一词,或许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在札幌,亚冬会的召开吸引了亚洲各国考察团纷至沓来。杭州亚组委就派出了以一名副市长挂帅的6人团队,专程考察了札幌的赛事组织和运营,包括酒店交通住宿安排,志愿者招募和培训,以及新闻中心和电视中心的运作,等等。
此外,还有2018年印尼亚运会组委会,甚至长春冰雪祭考察团,土库曼考察团.....个中不乏看热闹的,也有看门道的。除了赛事组织,许多团队都是冲着札幌的场馆群取经而来——本届亚冬会12个比赛场馆多为1972年札幌冬奥会的“遗产”,在世界各国都为大赛场馆的后续利用问题困扰的当下,札幌是怎样做到的?
以札幌巨蛋体育馆为例。这里曾经是1972年札幌冬奥会主场馆。冬奥会结束后,札幌人为了二次开发和利用这个场馆,开发和装备了世界上第一台“草坪移动装置”,能够在足球用草坪和棒球用草坪间做到自如切换。如今,作为日本独一无二的“屋顶全封闭式天然草坪”球场,札幌巨蛋是是职业足球队“札幌冈萨多”和职业棒球队“火腿斗士”的共同主场,化身北海道体育圣地。
然而在土生土长的札幌人岛谷尚看来,物质形态的场馆,远不能涵盖“遗产”一词的全部。
岛谷尚孩提时代就在家门口亲眼观摩过1972年冬奥会,至今难忘跳台滑雪比赛那充满魅力的一幕。“札幌是一座有过举办冬奥会历史的了不起的城市。这样的记忆和骄傲,是札幌人最大的精神财富,值得一代代传递下去。”
岛谷尚表示,为此,札幌需要每过几十年就举办大型洲际赛事——目前,札幌正在积极申办2026年冬奥会,“要实现永久的可持续办赛,必须量入为出、节俭办赛,才能赢得市民发自内心的支持与参与。
对于什么是遗产,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有独到观点。他认为,通过体育赛事培养现代人才,如此的溢出效应,恐怕才是大型体育赛事留给后人,回馈社会的最大遗产。
魏纪中
三年来,魏纪中亲眼目睹了札幌亚冬会组委会从成立时的零起步,一步步成长至今的全过程——自1972年以后,有经验的“老”人早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批札幌亚组委成员,几乎都是新人,且是本地人组成。他们向亚奥理事会和日本奥委会虚心求教的姿态,令魏纪中甚是感慨。
“每次亚奥理事会开会研讨问题,都会来满满一屋子的人,相干的不相干的,全来听课。”魏纪中说。“组委会是个大学校,是培养现代人才的摇篮。所谓现代人才,一个是与国际接轨,一个是协商能力,它早已超越了纯体育的范畴。”
展望2020东京奥运会,魏纪中相信,东京奥组委将充分依托本土人才优势,以及日本深厚的科技底蕴,呈现一个融新型科技、版权意识、合理经济主义于一体的异次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