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晚上,作为淘宝网某日本零食代购店老板,刘洋心里一直徘徊着4个字:大势已去。
他原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收看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可还没看到一半,他的心就凉了半截。节目曝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早已禁止从日本受核辐射影响地区进口食品,然而产地在禁令范围内的多款日本食品,却还是出现在一些海淘网站和线下体验店的货架上,包括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卡乐比”麦片。刘洋售卖、食用这款麦片已经一年多了,看直播时手边就有一包。
节目还没结束,刘洋的手机就持续响起“叮咚”声。当天夜里,这家平时每天只有几百位顾客的店铺收到了上千人发来的消息,有人质问自己上周买的一款日本巧克力产地是哪里,有人在吃完食品后要求退款,还有人直接开骂:“把有核辐射的东西卖给同胞吃,你还有没有良心!”
刘洋和店里3个客服人员“最初没怎么敢回复,只能乖乖退款”。几天来,这家店铺的成交金额基本为零,而退款金额已经达到约3万元,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几乎在一夜之间,日本“网红麦片”就彻底在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等国内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上消失了。打开另一些知名日本食品品牌的天猫国际旗舰店,最先出现的是一长串白底黑字的“原产地证明书”,店内产品已经全部下架,只留下“销量超××亿”的豪言壮语和“请等着我,马上回来”的山盟海誓。
刘洋暗地里曾经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我真的在害同胞吗?”
地震造成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已经过去6年。而这次引起公众关注的,不仅是核辐射是否影响了食品安全,还有贸易进出口流程、国家对进口食品的监管等问题。
他们代表了一种声音——管它有没有问题,我不吃不就行了
“核辐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几乎喊了出来,“食用受到核污染的食品如果达到一定剂量,就有可能出现各种急慢性病,例如免疫系统受损、代谢功能降低、脏器受到损害等。”
也有专家认为,那个“一定剂量”仅通过食物很难达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杨祎罡的研究方向是核技术及应用,他认为,被空气和水稀释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已经降得很低,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餐桌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由于冷凝器失去动力供给,反应堆就像被持续加热的高压锅一样爆炸了,造成核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从那以后,原本被锁在日本核电站里的放射性物质铯和碘就顺着空气和水进入了地球的生态圈和食物链。沾着放射性物质的气溶胶颗粒就像烟雾一样迅速在空气中扩散。部分放射性物质顺着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土地,汇入洋流,进入动植物内部,再进入人类的身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不一,有的只存在几秒,有的却可以存在几十万年。
2013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陆续发布通知,宣布福岛县及周边地区生产的谷物、禽类、水产中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对其采取限制销售措施。而随着原子核的衰变,泄露出的核辐射也一直呈指数下降。
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被称为“本底辐射”,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日本2014年辐射超标的食品比例已经非常低,到现在,可以认为福岛地区出产食品中的辐射已经恢复到了事故前的水平。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环境中,一束阳光、一碗面条、一根香蕉,其实都有辐射,只是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杨祎罡说,“日本核辐射地区生产的食物也是这样的,就像在一个充满噪音的环境中大喊一声,并不会引人注目。”
这个“量”的尺度究竟在哪,科学界尚存在争议,对中国科学家来说,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无法接触相关基础数据。刘洋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他没看到产品对人体可能产生危害的数据,因此相信自己“并没有害同胞”,甚至为了打消顾客的疑虑,在镜头前直播“吃麦片”。边吃边问:“你信了吗?”
许多人依然表示不会再购买这款麦片,他们担心食品安全,更怕添上心理负担。“不冒险”是共同原则,包括朱毅和杨祎罡,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日本的人。他们代表了一种声音——管它有没有问题,我不吃不就行了?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