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夏宾)2017年,中国设立雄安新区;1963年,日本内阁下批文,在筑波地区建造研究学园都市。
相隔54年,中日两国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异曲同工有诸多类似之处,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能从筑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学到什么呢?近日,中新网记者专访长期关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以期找到答案。
周牧之首先指出,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的背景和目的与雄安新区非常类似,为疏解东京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东京市区的集中压力。日本政府对于筑波新城的定位也非常明确,就是要搞科研和高等教育,建设一个引领日本科研发展的新城。
河北雄县人民政府门口,市民拍照留念。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上述定位有三大好处:一是主要做科研教育,相对来说不太受空间限制,不受大物流的限制,对环境的压力也较小;二是政府通过搬迁科研教育机构,可把城市建设起来,且从一开始就定位成一个小型科教城市,给予科研教育机构极好的条件、政策;三是通过国际的交流和交往以促进科技的发展,现在筑波新城里生活着超过5000人的外籍研究人员。
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立初期,迁入了31家国家科研机构,创办了一所综合性的国立大学。尽管没有搬迁企业,但上述31家研究机构和新创的筑波大学现在已经演生发展出数百家科究机构,拥有1.6万人的研究人员。
雄安新区在定位上亦清晰明确: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目标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同时,坚决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把严格土地和房地产管控作为当务之急,明确新区是创新发展的高地、不是炒房淘金的地方,并积极探索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等创新发展模式。
周牧之还指出,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一定要注重谋划、长期努力。日本从1963年确定建设筑波新城,到1980年31家国立科研机构全部搬完,花费了近20年时间。
此外,周牧之表示,对于雄安新区不要过于期待在短时间内可为首都分流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以筑波新城为例,其建设了50多年,人口还只有22.7万人,离规划人口数量35万人还有较大差距。
“所以除了通过建立新区疏解人口之外,北京还必须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对高密度人口的治理能力,以解决自身的大城市病。”周牧之表示,雄安新区有望成为京津冀大城市群的一个亮点,成为京津冀发展的另一个动力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