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表示,因为气囊布线问题导致安全气囊无法正常弹出,开始召回在北美的29.7万辆小型旅行车,并将为召回的车辆更换安全气囊的接线,添加防护罩。
无独有偶,全球安全气囊三大制造商之一的——日本高田,一手导演“高田气囊门”的企业,因为安全气囊存在缺陷而被成为“死亡气囊”,其产品几乎涵盖了市场上所有主流汽车品牌,全球范围内被召回的汽车总量已经高达1.2亿辆。
1.2亿辆车,按照车长4.5米算下来,其连接起来足足有54万公里。俗话说坐地日行八万里,54万公里的概念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13.5倍,可谓算得上是个世界纪录了,足以留名吉尼斯。
从2008年开始,高田受其“死亡气囊”影响的持续性、大规模的召回,再加上气囊问题所造成的人身损害赔款,已经让这个曾经占据全球安全市场半边天的日本企业入不敷出。今年1月,高田在美国支付10亿美元巨额罚金,并在一起刑事诉讼中承认其安全气囊存在缺陷,这似乎成为了压死日本高田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日媒报道,日本高田拟定最早将于本周正式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专业人士称,高田所面临的全部债务已经将近4000亿日元,加上几年间涉及召回的车企垫付的召回费用,其债务总额估计将超过1万亿日元。这一巨额债务也打破了由松下等离子显示器公司保持的日本二战之后的破产记录。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当时负债5000亿日元,直到去年其债务才全部偿还。
日本高田从全球安全气囊三大巨头之一到现在被迫进行申请破产保护,小编认为其完全是高田自己的任(zuo)性(si)行为导致的,从出现第一次事故时,高田气囊瞒报事故原因、随意推卸责任,其已经迈向了走向灭亡的道路上。
在发生多起致死的事故之后,高田气囊还是没有对外公布其安全气囊的具体问题。直到2015年2月,全球10家主流汽车厂商自发组成独立的测试联盟ITC(Independent Testing Coalition),包括宝马、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丰田和斯巴鲁,委托第三方公司Orbital ATK公司对召回的高田气囊进行测试,以求最准确的事故原因。
最终,ITC发现原因出在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中的硝酸铵推进器。硝酸铵的物理特性易溶于水、吸湿和易结块。如果长时间的暴露在较高的湿度环境下,硝酸铵推进器就会被破坏,导致在发生碰撞气囊弹开的同时,将破坏的部分一起弹出,对乘员造成伤害。同年5月,日本高田首次公开承认其安全气囊存在缺陷,并且这种缺陷至少已经存在10年之久。隐瞒缺陷生产十年,出事故后隐瞒真相,召回更是推诿拖延,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日本高田为之付出的是致命的代价。
6年前,联想收购日本NEC公司,海尔收购日本三洋集团两个部门。去年,美的收购日本东芝,富士康收购夏普。而现在,有消息称中国均胜电子旗下子公司百利得(KSS)打算收购日本高田,为日本高田提供资金援助。这对于负债数十亿的高田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百利得表示将以16.2亿美元收购高田的业务,未来还是以生产安全气囊、安全带为主导,当然高田的巨额债务还是要百利得负责偿还。
日本高田申请破产也为高田气囊门事件画上了句号,高田气囊事件召回的车辆数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这在汽车历史上可以算得上前无古人了。但是值得深思的是,高田气囊问题早在2001年就被发现问题,2008年出现致死事件开始召回,直到2014年由于高田气囊致死事件的大规模爆发,才引起美国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高度重视。
高田气囊事件问题持续将近十几年时间,一直在不断发酵,但是由于国内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不是很深,高田又是一家零部件生产商,高田大面积召回并没有引起国内消费者的重视,更是没有在中国这个汽车大国掀起一丝的风浪。但是,这并不是代表日本高田在处理问题时可以忽视中国的消费者。
总结:
其实,病根很清楚,根治的药方也很简单:重金罚款。高田可以在美国支付10亿美元巨额罚款,但并没有给中国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说法。如果,在中国存在类似的现象行为,国家的有关部门能够对企业做到重金罚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不良企业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来解决问题,甚至不敢把不合格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