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日两国二手车市场体量不在同一量级,但从近两年中国二手车企业的发展轨迹看,与日本企业似乎有些相似之处。比如在利用新技术方面,车易拍很早之前就实现了二手车线上拍卖,优信去年推出了人工智能定价系统等,甚至瓜子二手车和人人车C2C模式的成立,也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线下资源的匹配。再如,随着我国二手车检测平台渐趋成熟,检测业务从平台独立出来也已显现端倪,易车集团内部孵化的第三方检测评估公司精真估,273二手车交易网分拆旗下检测品牌“车况宝”向社会开放等,都是例证。
这些相似之处说明尽管地域有别,但市场规律放之四海皆准,成熟市场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不过,一方面日本企业带来先进的经验令人欣喜,另一方面笔者却担心日本二手车企业能否适应中国特殊国情。
有媒体报道,早在2008年前后,格利福集团中国区公司就已经在上海成立,但第一家门店却在九年后才落地,不难看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十分审慎的。
二手车行业的产业链长且涉及面广,企业需要与产业链上形形色色的人和公司打交道,这种交流带有浓厚的地域特性,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获得对方认同和信任才能达成合作或者交易。对于初来乍到的国外企业,要想做到这点颇有难度。
此外,中国二手车行业受国家和地方政策影响很大,尤其是税收和限迁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作为向来经营规范的日资企业,要依法纳税,必然要在盈利上做出牺牲,而限迁造成二手车流通不畅,则将是他们面临的又一难题。
日本企业的进入对我国二手车行业是件好事,有利于两国二手车行业的经验交流。至于其能否适应中国国情,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要看日本企业自身的定位和战略方向是否妥当,这一点,时间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