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丢掉的不只是“面包”
关照宇 日吉秀松
2015年3月8日,日本东京一场招聘会期间,一位求职者在角落看手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初,一则福建籍姐妹在横滨遇害的消息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也引发了一轮关于日本社会治安的讨论。近年来,随着赴日游学旅行以及企业赴日并购数量的增加,有关日本的热门话题已不只是饭后谈资和键盘“论战”,更是关系到已经走出去或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要重新审视日本,绕不过“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在此期间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得到又失去了什么?我们对日本又有哪些认识“错觉”?
“失去的二十年”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日本自1991年泡沫危机以来,经济陷入增长乏力的停滞状态。经历过昭和(1926-1989)与平成(1989年至今)两个“朝代”的人,一定能体会到日本社会的变迁。但对比昔日的昭和荣光,碌碌无为的平成时代丢掉的远不止是数据上体现的经济下滑。
这是一个正常国民心态“失去的二十年”。对于日本人来说,近30年来最大的心理冲击除了自身的江河日下之外,最强烈的刺激就是中国的崛起。上到政界下到普通民众,都没有摆脱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心态。安倍内阁外交政策以遏制中国为纲,使其丧失了对外政策的灵活性;而随着日本舆论环境的逐年恶化,绝大多数日本民众也只能被动地紧盯中国雾霾与问题食品,却错过了了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中国社会的崛起,日本人把预设的“不情愿”变成了思考问题的起点,心态失衡也就在所难免。
这是一个社会责任心“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的传统当中,对集体充满了敬畏,整个社会充满了极强的连带感,而一旦被集体抛弃,可能就意味着自身一切均被否定,日语与日本文化中的“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正是这种心理的投射。然而近年来,日本的社会责任意识正在被稀释。面对日益严峻的日本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年轻一代的日本人不仅抗拒缴纳养老金,更是拒绝结婚生子。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报告显示,2015年日本男女的“终生未婚率”均创下新高,50岁以上仍未结婚的男性接近四分之一。目前日本生育率接近1.4,而要达人口平衡所需的生育率为2.1。截至2016年,日本总人口已连续六年负增长,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劳动力不足,拖累经济。与此同时,职场里的日本人再也没有他们父辈那种“奋斗者”的精神,留给时代的影视记忆也由《阿信》变成了《宽松世代又如何》。
这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兴趣“失去的二十年”。明治时期,日本靠着第一批远赴欧洲的留学生带回了先进的知识,最终完成了明治国家的建设;战后初期,日本又一次依靠大批留美学生,凭借极小的投入,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规模学习,最终实现了日本的再次腾飞,进阶发达国家行列。“学习型国家”一直是日本的立国之本与生命线,然而遗憾的是,如今的日本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正在“丧失殆尽”。而民间所流行的“日本最好(日本一级棒)”论调,更是颇似一种坐井观天的美好愿望。日本文部省专项拨款,每年推出的鼓励大学生留学专项支援竟然都面临用不完的尴尬。同时,经济的停滞还导致日本家庭每一笔开销都需要精打细算,自费留学的比例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更重要的是,日本社会对“海归”的包容度有限,让更多日本人不得不在出国前就要考虑“是否回得来”的问题。
2009年12月25日,早间,日本东京一处商业区的上班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社会的受挫感和无力感蔓延,也让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变了模样。在英国经济与和平学会发布的2016年安全指数报告中,日本的排名已经下滑到世界第九位,而在2010年,日本还位列全球第三。尽管初到日本的留学生会惊叹于学校食堂里学生用手机占座的画面,体验一把“路不拾遗”,但统计数据提醒人们,在包括偷盗在内的犯罪案件数量总体下降的同时,自2000年以来,老年人犯罪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老年人犯罪都在4万件以上,其中盗窃犯罪占四分之三。2015年的一项统计显示,老年人犯罪自1989年以来首次超过青少年。还有分析指出,从1991年到2014年,作案六次以上的老年“惯犯”数量激增460%,这成了近年来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011年3·11大地震时期,日本民众有序排队相互扶持的画面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学过日语的人也很熟悉日语表达中无处不在的“秩序感”。不过,常被吐槽的“中国式过马路”同样存在于日本,而来自日本交通厅的数据还显示,近年来被检举的无证驾驶案件每年都有2万起以上。对于旅日的国人来说,对交通安全的警惕同样不可放松。
在环境问题上,有短暂赴日经历的人或许会感叹日本街道如动漫般的干净整洁。但生活久了会发现,每座城市都有两面。虽然日本堪称世界上垃圾分类的典范,但这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监管死角”涌现,公园里垃圾遍地的图片同样不时见诸报端。一些久居日本的朋友会感慨,一代人的时间,日本的环境大不如前。
诚然,或许相比不少国家,日本在安全、社会秩序以及环境上仍然有着巨大的竞争力,但如果纵向比较过去的几十年,日本人难免要经历些失落。特别要提到的是,造成上万人死亡的3·11大地震和海啸也同时产生了2000万吨灾害废物和1000万吨海啸废弃物垃圾,至今没有处理完。对于福岛核污染问题,日本政府一直没有给民众一个满意的解释,虽然潜在的环境污染影响仍需进一步审慎观察,但民众的不安与恐惧情绪已然形成,难以抚平。
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不断“变异”的日本社会也呼唤着强力的政治人物。2009年政权交替后,当时的民主党政权由于执政经验不足出现了许多失策,对此失望不已的日本民众又把注意力放在自民党身上。2012年12月,自民党在大选中击败民主党重新执政。而这一届安倍政府为了实现修宪,利用社会中右翼保守势力不断控制言论,特别是在新闻自由方面明显萎缩,民主党政权时代的日本新闻自由度是全球第11名,而安倍执政后新闻自由度迅速下滑,2015、2016年连续两年居第72名,在G7国家中排名最后。这对于强调“价值观外交”的安倍内阁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1970年代,社会学家傅高义先生为了警示美国社会,写了传世佳作《日本第一》,至今仍被读者热议。然而时代的变化之快可能远超他当年的认知,或许我们已经到了要“改革”对日本社会认知框架的时刻了。
(本文作者关照宇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国际关系研究;日吉秀松是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政治与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