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当前日本经济正经历一个难得的上升期,但透过数据之“表”,仍可发现日本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对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形成制约。
劳动力不足影响潜在增长
日本一知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日本6月份的有效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为1.51,回到上世纪70年代初的高水平,表明达到充分就业。但在当前经济增长率仍在低位徘徊的背景下,高有效求人倍率说明求职人数少。可以说,劳动力供给不足是制约经济潜在增长的一大因素。
拓殖大学政经系教授朱炎认为,表面上看,这几年日本劳动力供给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部分是65岁以上的老人,而且工资较少。此外,尽管政府通过立法鼓励女性就业和提高女性职场地位,但大部分女性生孩子后再回到劳动市场时,拿到的工资可能大幅减少。雇用数据增加并不代表收入增加,也不一定带来消费增加。
朱炎认为,消费不振令日本国内市场前景暗淡,企业缺乏投资意愿。与此同时,日本企业赚钱的方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一些企业投资海外,收入大幅增加。企业盈利增加但不增加国内投资,对国内就业和税收起不到带动作用。
缺乏培养创新企业的土壤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过不少大型IT企业,但这些企业把研发重点放在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上,忽视国际市场需求和潮流,缺乏国际竞争力。
瑞穗综合研究所市场调查部部长长谷川克之认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疲软和通缩,日企逐渐失去了国际竞争力。但现在世界上许多市值很高的公司都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有新的经营模式,提供新的服务。日本还不具备能够培养不断创新并带来经济活力的企业的土壤,提供新商业模式和新服务的企业发展迟缓。
长谷川克之认为,对日本来说,构建能推进创新的经济、教育和社会体制尤为迫切。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具有很好的创新条件,创新投入不少,产出却不行,创新效率不高。在2016年全球创新指标中,日本在投入领域列第9位,但在产出领域列第24位,创新效率只位列第65位。在很多领域日本有技术,但商业模式创新不行,技术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制造业“一枝独秀”影响多样化发展
日本制造业在各产业中一枝独秀,是日本经济的骄傲,但也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何实现多样化发展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长谷川克之说,日本经济几乎全靠制造业,在出口额中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占了大头。日本光靠制造业“一条腿”走路不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就是产业多样性,加快发展服务业、IT产业,必须改革束缚手脚的陈规陋习。
朱炎认为,日本在结构调整和改革方面步履迟缓,是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结构调整,主要是解决企业债务、过剩人员和过剩生产能力问题,带来了2004年至2007年的景气周期。但现在的结构改革未有实质性进展。(记者胡俊凯 钱铮)(参与报道:庄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