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制造巨头频曝造假丑闻 “无法逾越”的高品质防线坍塌

作者:陈亚莹  来源:中国经营报   更新:2017-12-14 18:57:4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东丽公司承认造假


本报记者陈亚莹刘珊珊北京报道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从日本第一大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公司生产“杀人气囊”,到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对检验数据造假,再到汽车制造商日产、斯巴鲁“质检造假丑闻”以及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材料被曝数据造假,以高品质著称的“日本制造”,近两年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噩梦”。


近日,日本制造业又一企业沦陷——11月28日,有91年历史的日本化纤行业巨头东丽公司向外界承认,旗下一家为汽车轮胎提供原材料的子公司“东丽混合线”(TorayHybridCord)在2008年4月到2016年7月间,产品质量数据造假共计149例,波及13家企业客户。


日本制造造假丑闻的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令世人震惊。“这映射出日本制造业‘神话’背后的核心问题——急于求成和粉饰业绩。”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人士表示,这已不是个别企业质量监管和技术的问题,日本制造目前面临的是集体作弊现象,波及到整个汽车产业链,而这恐怕还远没有结束。


造假历史漫长


日本多家企业的造假历史都极为漫长,东丽公司长达8年,神户制钢超过十年,而日产、三菱质检数据等造假甚至可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11月28日,东丽公司承认子公司“东丽混合线”产品质量数据造假共计149例。这是继高田气囊事件、神户制钢数据造假等事件后,日本制造业的又一大丑闻。本报资料室/图


据日本媒体报道,东丽公司高层一年前就已经掌握数据造假的相关情况,但一直没有对外披露,是因为没有造成安全问题和认为“不违法”。


11月29日,东丽社长日觉昭广在记者会上向客户和社会各界道歉,并称,公司是11月在网上看到揭露东丽数据造假的网贴才决定对外发布有关情况的。他表示,因为“没有违反相关法规”,所以没有主动发布相关情况。


这与三菱材料相关负责人的态度高度相似。11月24日记者会上,三菱材料方面表示,2016年公司就发现了数据造假问题,2017年10月已拿到调查报告,但公司方面决定,“应该在确认所有受影响客户之后再对外公布”。


“这说明企业内部大多知情不报,以侥幸心理企图瞒天过海。”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已经曝出的案例来看,不当行为并非近期才出现,而是根基就存在问题。


早在2016年4月,三菱汽车承认在油耗数据上造假,涉及62.5万辆微型车。同年5月,日本第四大汽车制造商铃木汽车也公开承认油耗数据造假,共涉及16款车型210万辆汽车。自2017年10月以来,神户制钢、三菱材料等多家公司承认存在伪造数据问题,斯巴鲁也曝出使用无资质人员进行车辆检验的丑闻。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企业的造假历史都极为漫长。东丽公司长达8年,神户制钢超过十年,而日产、三菱质检数据等造假甚至可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由于日本制造的“高品质招牌”,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采购渠道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随着造假事件的发酵,也全球汽车行业带来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以及损失。截至目前,日本主要汽车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和横滨橡胶已向外界证实,在轮胎中使用了东丽公司涉及造假的产品。


据普利司通中国相关负责人透露:“供给中国市场的部分轮胎有采用东丽的产品,其中一部分已经交到中国消费者手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出现问题的轮胎。”


而三菱材料,通过篡改部分铝和铜制品的强度等性能数据,将不合格产品提供给汽车、飞机、军工、高速列车等多个领域的制造商。


相继曝出的企业造假事件更是引起了日本相关部门的关注。援引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表示,造假事件是“动摇了企业诚信经营基础”的恶性造假事件,辜负了社会各界对日本制造的高度信赖。


积重难返


“造假不是为了达标,而是为了筑造一座用虚假数据构成防竞争大坝。”


“在日本,制造业下滑是个普遍问题,但还不至于要去造假,造假是一个职业道德和国民品质的问题。”知名投资人、货币专家黄生指出,日本传统制造业出现造假问题,主要是国际传统制造业竞争带来的压力导致的,至少中国就是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


有媒体报道称,当下已向高品质高端领域迈进的中国制造,也正在蚕食昔日强大的日本制造。事实上,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和“质量管理领袖”的日本,时时刻刻都在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


“所以面对制造业竞争的压力,造假就成为控制成本的一个可行性选择,因为只要不被惩罚,它就是效率最高的获取回报的方式。”黄生表示。


与此同时,在《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了解日本汽车的汽车业内人士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为了排斥竞争对手”这一观点也成了他们对日本造假事件频发的解释。


一位从事智能设备行业的人士表示,“造假不是为了达标,而是为了筑造一座用虚假数据构成的防竞争大坝。”该人士指出,由于日本制造标准设定非常高,而日本相关企业自身也没有达到标准,这也就引发了大批日本制造商开始造假。这种现象带来的效应就是,后来的追赶者更加难以逾越这座不存在的大坝。


然而,造假事件的揭发,日本制造业不得不从进攻变为防守状态。对于中国制造乃至全球制造而言,日本制造的高墙已经不再难以逾越。


此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吴寄南认为,丑闻频发与日本制造业的企业文化、劳动力队伍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


援引10月30日报道,日本国内市场不景气加上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同业竞争,压低了制造企业的利润,所以许多工厂都削减成本,减少终身聘员工,转而增聘临时工。


据吴寄南介绍,20年前,临时工人数在身处制造业第一线的劳动力比例为20%,现在约为80%。临时工的工资通常是正式工的三分之二或一半,而且一旦企业经营状况欠佳,他们往往成为第一批被淘汰者。


“雇佣这些非正式员工,企业可以削减成本并调整用工。不过这导致工厂技术水平降低,标准下降,误操作和事故的概率也上升了。”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及职场问题专家KojiMorioka称。


援引新华社专访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李博观点,短时间内,这一连串事件对日本长期塑造的工匠精神等正面形象冲击非常大,严重损害海内外消费者对日本制造的信心,也难免令高质量产品受到连带冲击。但事实上,日本多数工业产品水平和质量还是非常好的。


后事之师


日本造假事件曝出后,国民对于日本制造的盲目迷信也开始恢复冷静。


李博表示,上述事件会促使日本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让日本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监管,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细化。


事实上,日本造假事件曝出后,国民对于日本制造的盲目迷信开始恢复冷静,甚至也给高速增长中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成功者。


在不断突破创新的同时,质量管理体系也变得尤为重要,这包括企业自身管控以及国家层面监管。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质检总局质量司产品质量处处长刘军卫强调,汽车行业发展必须重视质量,汽车流通行业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行业协会要引导企业重视质量,推动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并协同实施企业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严守行业和道德操守。


据介绍,质检总局接下来还要继续推进产品质量立法研究和第三方处理机制的建设,希望企业产品服务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公司拟用无人机催加班员工

    日本新干线首次出现“重大事故

    海老藏长女丽禾将在歌舞伎公演

    搞笑艺人blouson知惠美获评日本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