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制造为何麻烦不断?

作者:佚名  来源:知识分子   更新:2017-12-19 8:34:23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日本制造为何麻烦不断?| 来论



Photo by Daniel von Appen on Unsplash


撰文| 于扬清


责编| 李晓明


今年以来,作为高端制造代表的“日本制造”可谓麻烦不断。先是6月份高田公司被爆隐瞒安全气囊存在缺陷,被美国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恶劣的汽车安全丑闻”。接着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被曝篡改油耗数据。9月,日产公司承认在车辆出厂检验环节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10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被证实旗下多家工厂长期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出厂数据。11月,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发布公告,承认其两家下属子公司的产品数据造假,紧接着另外一家世界500强东丽公司公开承认了篡改轮胎补强剂等产品质量数据。


日本制造一度是精益求精、完美工艺的化身,发生接二连三的丑闻实属罕见,也因此使其声誉大受影响。如果说一次丑闻尚属偶然,但连续在多个拳头行业曝出类似的丑闻则不能用偶然来解释了,因此有人说日本制造已被拉下神坛不无道理。正如安全生产领域的“海恩法则”所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次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人们不知道日本制造的背后还会有多少已经爆发但未曝出的“料”。


日本制造陷入漩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制度”与“技术”两方面。从制度上看,存在管理漏洞、质量管控松懈是显而易见的,但原因还不止于此。过去20多年,日本经济停滞不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6年日本人均GDP与其1995年一样,均为4.2万美元。在徘徊不前的经济大势以及中德等国崛起赶超的竞争态势下,日本企业也陷入了艰难时世。于是,为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守住市场份额,部分企业就采取了造假欺骗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行管理制度的方式。再且,制度执行是有经济成本的,当产品的技术经济成本无法降低时,放松制度执行、降低制度成本就是企业谋求活下去的自然选择。因此,制度因素很大程度上又可追因于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后劲不足。


多年以来日本是世界科技的“优等生”和公认的科技强国之一,为何会出现创新后劲不足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创新战略的缺失和创新方向的迷失。日本科技的长处在于善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在有标杆引领、发展目标明确的“赶超时期”是可行的且是后发国家的必由之路,而一旦身份由“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和“领跑者”时,随着可引进技术绝对数量减少或者由于竞争考量受到控制,本国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科技战略能力以正确研判和把握科技发展大势,并基于此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追赶者和追随者的身份踏着先行国脚印前进的科技发展路径,客观上造成了日本擅长技术开发而相对弱于科学研究,重视操作层面的战术,而忽视方向层面的战略。为此,一方面日本屡次点错了“科技树”而错失了近年来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先机,另一方面上游基础研究已无法供给和带动下游技术开发。缺乏源源不断的创新,要想降低产品的技术经济成本也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最高顾问中曾根康弘曾经表示的,“日本在中长期的基本国策以及实现基本国策的综合战略方面存在体系性的欠缺”。


二是战略科技力量与创新人才的缺乏。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却难以说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和强国。一方面,日本人口总量及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员数量不可与中美等国同日而语,且由于人口老龄化,日本年轻人不仅数量少且不太愿意从事需要长期积累的科技创新工作。由于没有形成与不同文化协调竞合的“开放的日本”的宏大战略,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日本仍然没有放宽移民政策以扩大对外来科技人才的引进。再且,日本的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其优势是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但是却缺乏一支可以超越短期利益开展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由此也导致了日本不光基础研究相对欠缺,其在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也严重不足。正如中国社科院长期研究日本的冯昭奎研究员对比美日欧后指出,日本是“小发明不断,中发明匮乏,大发明为零”。相比之下,人口比日本少1/3的德国,却拥有在世界科研机构中排名数一数二、建制科技体量多达数万人的马普协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这在大学研究体系之外有力保证了德国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


三是创新体制未能很好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现行的科技创新体制是二战后建立的,与追赶时期的国情及工业化时代相符合的体制,它的通常做法是根据国内外情况选择一定时期内重点发展的领域作为目标,然后,制定实施办法,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和经济立法等手段推行,并与相关企业尤其是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大企业或财团充分磋商、反复说服,达成一致后共同推动目标实现,因此具有以政府计划为主导、以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为主体的典型特征。但是,这种体制并不符合以开放、共享、扁平化、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同时,由于政局变动频繁,对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政客来说,在很多时候迎合既得利益集团、放慢改革步伐更符合执政党谋求政治稳定的需要,因此日本总体上还缺乏一种动力、活力与战略来改革其曾经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制度安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能适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制度。


因此,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战略上和体制上的问题,曾经风光的日本制造还可能将麻烦不断,不仅会跌落神坛甚至会陷入泥潭,其后果就不是小麻烦的问题了,甚至会再次错过一个时代。


正如40年前的日本,成功把握了模拟电视时代,却错过了30年前起步的数字电视时代;20年前的日本,成功把握了磁盘和光盘时代,却错过了10年前起步的云计算和云存储时代。今天的新能源时代,当世界第一经济与科技强国以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均选择纯电动的方向时,日本选择的是混合动力和氢能源的方向,这是日本制造的大胜利或是大转折,时间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制版编辑: 饮水食粮|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公司拟用无人机催加班员工

    日本新干线首次出现“重大事故

    海老藏长女丽禾将在歌舞伎公演

    搞笑艺人blouson知惠美获评日本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