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日前设置的一座“慰安妇少女像”在揭幕式2天后因遭日本大使馆抗议而被拆除,这一事件再次将日本与二战受侵略国家对历史认知的不同暴露在世人面前——这已是菲律宾国内第二次发生纪念慰安妇铜像在设立后被拆除的事件。
揭幕仅两天即被拆除
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4日报道,日本驻菲律宾大使馆确认,设立于菲律宾吕宋岛中部拉古纳州圣佩罗市象征慰安妇的“少女像”已被拆除。该铜像的揭幕式在2018年12月28日举行,当时日本驻菲律宾大使馆对菲律宾政府的该做法表示“遗憾”。
菲英文报纸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报道称,该座铜像被设立在当地一家基督教的老年疗养机构入口处,与位于韩国首尔的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的慰安妇铜像外形相同。参加该铜像揭幕式的一名菲律宾人表示,这座铜像雕刻的是一位“在战争中被虐待的19岁的韩国少女”。
出席揭幕式的人,除了菲律宾圣佩罗市市长以外,还有当地相关人士、韩国忠清北道堤川市前市长李根圭、建造该铜像的夫妻二人和韩国相关代表团的8人。据悉,2017年9月圣佩罗市市长在访问韩国堤川市时就提出“将推进在圣佩罗设立铜像”。
然而,揭幕式举行2天之后,该铜像便于2018年12月31日被工作人员拆除,只剩下混凝土地基。日本《产经新闻》对此报道称,“无论如何,日本政府已经对过去的行为进行了补偿或表达了补偿的心情。”
2018年12月31日当天,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表示,“少女像”是“使用民间费用在私有土地上建造的,因此这一表达自由受宪法的保护”。杜特尔特强调,既然铜像是设立在私有土地上的,就不存在对日本的“侮辱”。不过,菲律宾总统府当天发表的声明也明确表示不愿将慰安妇问题演化成政治问题。
世界多处设有慰安妇纪念像或碑
这并非菲律宾“慰安妇少女像”第一次遭拆除。2017年12月,菲律宾国家历史委员会和受害者职员团体在马尼拉设立了悼念的女性铜像,日本政府要求予以拆除。最终,菲律宾政府以建设排水设施为由,在该座“少女像”设立四个月后将其拆除。
对此,慰安妇权益保护组织“菲律宾祖母联盟”去年4月曾强烈抗议官方拆除慰安妇铜像,称此举如同“夜间小偷”行为,“亵渎了菲律宾妇女的尊严,侮辱了日军占领期间受害的菲律宾慰安妇”。
二战期间,日军曾占领菲律宾,并强征约1000名菲律宾妇女充当慰安妇。截至去年4月,菲律宾约有70名慰安妇受害者在世。
事实上,除了菲律宾,全世界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设立有纪念慰安妇的雕像或碑文。除去韩国相当数目的慰安妇像以外,中国上海的上海师范大学、香港、台湾等地也设立有慰安妇铜像等。此外,其他大洲、国家也设立有相关的像或碑。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去年1月援引的日本外务省资料,美国东海岸新泽西州和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等6州共计12个地方设立了慰安妇纪念像或碑(含国会1座,州议会3座,市议会4座)。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也分别有一处慰安妇纪念像或碑。
据日本《朝日新闻》去年1月25日报道,日本自民党2018年1月24日的会议报告中提到,在出席会议的议员中,表示应该呼吁日本大使馆和总领事馆制止当地设置慰安妇纪念像或碑的呼声十分强烈。
在名为“恢复日本名誉和信赖的特命委员会”的会议中,担任委员会委员长的中曾根弘文称,“(制止设立慰安妇纪念像或碑)像打鼹鼠游戏一样已经来不及了”(鼹鼠游戏:一种游戏机,即用锤子敲打从各个洞穴探出的仿鼹鼠的头,使其缩回并计算得分的游戏)。
日本与各国关于慰安妇问题的“持久战”
日本竭力试图靠遮掩与淡化慰安妇问题来“恢复名誉”,但许多亚洲国家、甚至一些西方国家也多次以各种方式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问题。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在韩裔美国人团体推动下,加利福尼亚州格伦代尔市中央公园2013年立起一座慰安妇少女像。2014年2月,名为“历史真相全球联盟”的组织及其两名日裔成员提起诉讼,以格伦代尔市政府设立慰安妇塑像“违反美国宪法”、侵犯联邦政府处置外交事务的专属权力为由,要求拆除该塑像。直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驳回几名日裔美国人要求撤走慰安妇塑像的要求,这起持续三年多的诉讼终以原告方三次败诉而告终。
然而,日本外务省2018年6月8日发表的关于美国格伦代尔市慰安妇诉讼日本政府意见书仍然坚称:“日本政府对美国格伦代尔市提出抗议,认为纪念慰安妇的碑文不符合日本政府长期调查的历史史实。”日本外务省的这份意见书称,日本外务省审议官2017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破除妇女歧视委员会会议上宣称,根据日方上世纪90年代调查,“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日本曾强制20万女性作为性奴隶”。
日本外务省坚称,日韩之间关于慰安妇以个人身份请求赔偿事宜已得到解决。但是韩国文在寅政府去年11月解散了其前任朴槿惠政府与日本政府在2016年根据《日韩慰安妇协议》设立的“和解与治愈基金会”。日韩两国于2015年年底达成“慰安妇问题协议”,并据此于2016年成立“和解与治愈基金会”,规定日本政府向该基金会注资10亿日元(约合6135万元人民币)作为对韩国慰安妇及其家属的赔偿,以换取韩国慰安妇问题的“永久解决”。
此外,由于日军侵占东南亚时荷兰等欧洲国家在当地有不少侨民,因此荷兰是日军强征慰安妇政策的主要欧洲受害国。
日本1941年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其陆军第16军迅速入侵当时的荷兰殖民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
“东印度集中营档案馆”( East Indies Camp Archives)曾有统计,在印度尼西亚被日军占领的时期,共有超过4万名荷兰军事人员被日军俘虏,约十万名平民被囚禁在日本集中营里。被囚禁的平民中,有不少人被迫从事劳役、遭受日军虐待,或被日军强行征为慰安妇。
从1943年起,日本侵略军在印尼多地设立“慰安站”,强迫各国妇女为日军提供性服务。新华社此前报道称,史料显示至少有300多名荷兰妇女和少女沦为日本军人的慰安妇。
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秘书长河野洋平曾发表“河野谈话”,向包括慰安妇在内的战争受害者道歉。随后,日本政府成立了名为“亚洲妇女基金”(AWF),并在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国家和荷兰启动“慰安妇”赔偿项目。该项目资金来自日本民间,而非政府拨款。日本外务省官方资料称,在荷兰的赔偿项目共惠及79名荷兰慰安妇。
在荷兰国内,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舆论压力一直存在。2007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翻河野洋平的道歉后,荷兰慰安妇维权组织和慰安妇受害者召集了一些民众在海牙请愿,呼吁荷兰议会尽快通过有关二战慰安妇问题的动议。
2007年11月22日,荷兰议会下院一致通过决议,要求日本政府对二战慰安妇正式道歉并对幸存者进行经济赔偿——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一国议会通过决议,直接要求日本官方对二战慰安妇进行赔偿。
时任荷议会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范巴伦曾接受新华社采访,回忆称,“当下院议长弗尔贝特问道‘有谁赞成?’时,全体150位议员都举起了手,没有一人反对,也没有一人弃权,这在荷兰议会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在该动议被推进的过程中,荷兰受到了日本方面不小的政治压力。日本驻荷兰大使当时还致信荷兰议会下院,堆叠了大量理由,称日本政府无义务进行赔偿或承担责任,要求荷兰议会不要对该动议进行投票。但荷兰议会没有在日本政府的游说前动摇。
不仅如此,荷兰议会通过要求日本担责并赔偿的动议后,还积极劝说其他西方国家的议会及欧洲议会对类似的决议进行投票。2007年12月,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也通过了要求日本政府道歉的决议。
欧洲议会决议案称,日本政府参与征用慰安妇是“20世纪最大的人口贩卖行为之一”,违反了有关保障人权的条约。决议案敦促日本政府应该担负起历史和法律上的责任,正式道歉并向所有曾是慰安妇的女性及其家属做出赔偿。
虽然欧洲议会并无实际立法权,通过的决议也不像国家议会那样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是最具民意代表性的欧盟机构。该决议案被通过,也说明日本政府对慰安妇问题的态度已在国际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