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日本女双,从16年里约奥运会“松糕”折桂之后,女双成为了日本羽毛球界的一杆旗帜,不久之后,“福广组合”“松永组合”纷纷浮出水面,先后称霸各大高级别赛事,一度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女双队伍,日本独占半壁江山,何其恐怖,但细看日本队女双的崛起其实并不是偶然。
2004年,韩国双打天才朴柱奉入驻日本国家队经营女双队伍,朴老师之所以称之为老师是因为他的眼界格局和定位的精准,让他找到了日本队伍的弱点和不足。相较于欧美选手,亚洲人的力量和爆发力明显是劣势的,身高更是讨不到便宜,但亚洲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亚洲人的耐力远远要比欧美地区的更好,协调性和灵敏程度更强,于是乎,朴老师给每个队伍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而这些一切的基石都源自于体能的支撑。
2018年女双的比赛,很多的同学选择了放弃观看,似乎对女双的认识都变成了拉吊…拉吊…拉吊……你杀球我就起给你,你扑我还是起,你推我还是起,你起我还是起…………女双的比拼陷入了耐力的考验,谁能顶得住谁的失误少谁就能撑到最后。终于这套方案在2016-2018年统治了女双领域,一众高手拜倒在日本队伍的“石榴裙”下。当然这种打法只是一种基础,在这套基础上有一套演变,例如松糕组合,高桥礼华的力量可以让后场更强劲,松友美佐纪的前场灵动性和瞬间爆发力又很好的统治着前场,日本的这一套方案可以说是一种打破了传统固有模式的训练方法,对每个队员做针对性的强化,以更好的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但最近的比赛,特别是18赛季末和19赛季初,日本女双夺冠的路上经常被阻击。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对手相持能力的提升。刚才我们讲日本女双的拉吊打法,这种打法是一种高容错率的打法,也就是说即便是有些小的失误,也可以通过拉高球来弥补不足,自身又存在体能上的优势,可以稳稳的拖垮对方,但在18年底,韩国队的李绍希/申升瓒几次成功的扳倒她们,强在的就是相持能力的不俗,体能足以支撑与对方的多拍。
2、高容错线路的调整和抢接发节奏的带动。杜玥/李茵晖的成功就是基于这一点,她们很好的限制了日本女双的倾向性打法,有针对性的寻找对手的落点,让速度走起来,对手给的位置相对而言就越发舒服,打起来自然顺风顺水。瑞士赛杜玥和李茵晖的抢接发很好的扑网和调动效果让对手很快陷入被动,以致于多数的球起不到位,给了李茵晖很多一锤定音的机会,线路的选择上,保持着“谁动打谁的做法”,你起球我也起来,但是我一定要让你动,左右的大边角处理让对手需要更多的跑动了轮转,而在轮转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出错,而且明显的杜玥的体能和相持能力在近阶段的比赛中表现出色,自然也是圈粉无数。
3、大心脏和大动力。全英赛,低迷许久的凡尘组合强势突破日本女双集团的封锁,成功登顶,与其说是打法上有改变,不如讲凡尘的大赛心态简直就是好到爆。整场比赛看下来明显可以看得出来,贾一凡的防守失误明显少了很多,男性化的重杀终于是爆发了出来,虽带一身伤痛,但气势上隐隐已经盖过对方;陈清晨的后场能力也在增强,对于队友的埋怨也不像之前的比赛,更多的鼓励和低调的姿态是她内在的些许改变,但在总体的打法上依然是延续了他们的老路子。对于日本队,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公开赛也好大赛也罢都在常常碰头,抛开伤痛和打法技术,日本的老队伍在没落,新生代队伍的心理建设还有待加强。
但无论从何处去讲,日本女双的集团优势依然存在,他们对于金牌的冲击能力显然还在各国选手之上,但没有任何一种技战术可以长盛不衰永垂不朽,只有及时调整改变,适应球坛变化,方能在自己最好的年纪绽放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