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吴超群东京报道
3月16日,日本多个暂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地区的中小学临时停课结束,再次开学。
家住武藏野市的华人高女士说:“女儿小学一年级,通知要提前返校。武藏野市附近商场营业时间也开始恢复正常。这是不是表明日本新冠疫情快没事了?还是言之尚早?我真是不懂。”
而对于当地华人来说,对于搞不懂的日本疫情,不得不严阵以待。
放弃地铁开始骑车上下班
16日下午3点多,东京,华人关女士骑着自行车飞驰在路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两个星期前还在挤电车回家的她,如今只好选择戴着口罩,骑自行车上下班,这让她感觉特别新鲜。
奇怪的是,本已骑了四天车,此前没觉得有什么不适的关女士,5日这天却觉得屁股好像有点痛。但回想也不是白天坐久了的原因:她担任的是中华料理店的服务员工作,更何况,因为疫情,店里生意不怎么好,平日午餐能有50多个人,现在只有四十来人,顾客看到店里排队也不等了,马上就走。等她疑惑地停下自行车瞅了瞅,才发现了缘由:车座下的弹簧断了。回家,老公说,车带也裂了,得换了。小两口想着疫情不知道怎么发展,搞不好上下班全得靠它,于是转头就骑着破车去了车行,买了辆2万日元(1200元人民币)的自行车。
事实上,店里最早开始骑车上下班的不是关女士,是50岁的厨师。他说,这样又能预防病毒感染,还能锻炼身体。可对于关女士来说,虽然一个月有6700日元(400元人民币)的交通费,可购买自行车的费用也得等两个多月才能“回本”。更何况,她每天就只是去打四五小时的工,时薪也就1000日元(60元人民币)。可是这时候,找不到人顶班,而且前不久,一脸愁容的老板还对她说:“早上另一家店里新来半年不到的小伙辞职了,也不给我时间找人去‘救火’。人家说不差钱,先给自己放两个月假,等疫情结束了再说,身体要紧,看样子铁了心不来了,你今天去那个店帮忙吧……”
“看样子,要长时间骑车上下班了。”她心里一阵苦涩。
发烧去就诊,医生没戴口罩
李先生开始感觉喉咙有点不舒服,耳朵也隐隐作痛,是在三个星期前。
他请了一下子假,晚一点去上班。凑巧路上“撞大运”买到了一盒口罩。一下子,不舒服都缓解了似的。
但问题仍然在持续,前段时间,由于遇上下雨没带伞,淋了点雨的他回家躺下就发烧了,一量,38.6度。第二天他便急匆匆去了楼下诊所看诊。
医生也没戴口罩,让他张开嘴看扁桃体,“啊”的一刺激,猛的一阵咳嗽,医生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吃完药没好利落,李先生不得不继续去复诊,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医生依然没戴口罩。
现在,吃了几周药的他,好了很多,但依然担心“怕是得了新冠肺炎,医生也没给测一测”。
这也是不少日本民众担心的问题:个人只是发烧咳嗽的,基本上开点药回家等自愈,普通诊所医院能化验并给确诊的很少,要预约去指定医院,但是一般都不接收。
近一个月来,网络上对于消极应对疫情的质疑声不断。
李先生说,上下班路上倒两次车,要坐两个小时的电车,很害怕被谁传染了,家里可是有上一年级的女儿和上保育园的儿子,这要是一被传染,负担太大了。
此前,足立区保育园和小学传出了确诊病例,吓得李太太赶紧给小儿子请了假。
同样,附近妈妈群里刚转发确诊新闻,就炸开了锅,在同一个保育园、小学的中国妈妈担心坏了,众人互相安抚了半天,最后只能自认倒霉。
这让大家都很沮丧。
同样令李太太苦恼的还有吃饭问题。
李先生平日早出晚归,一直吃不习惯外面的口味,这段时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外面就餐也不安全,更是已经带了半个多月的午餐便当。接下来,一家四口一日三餐都要家里准备了。
李太太说:“这可何时是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