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艺术家 九行
疫情不仅摧毁了日常秩序,还残酷暴露了阳光下不为人知的暗角。
据美联社报道,现在流浪在东京街头无家可归的将近有4000人。
这些人过去有的住在网吧、游戏室或者咖啡馆,但因为疫情期间室内空间关闭,难民们无处可藏,于是开始露宿街头桥底。
△日本贫民现在更加无处可藏/wiki
很多人不知道,看似光鲜繁荣,井然有序的日本,在繁华都市里就藏着连官方地图都找不到的贫民窟,号称是日本大阪的“九龙城寨”。
它曾是日本政府想要一手抹去的“脏东西”,连官方地区都不敢显示。
2014年亚洲电影节上,日本导演太田信吾的电影《解放区》片中曾有涉及日本最大贫民窟的镜头,结果遭到封杀一剪了之。
△被删减的《解放区》/电影截图
如今随之vlog短视频的风靡,一把扯下遮羞布,让日本贫民窟以网红暗黑探险之地,重新暴露在了众人眼底。
△youtube上有很多西成区的视频记录/网页截图
官方地图上“被消失”
的贫民窟
这里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位于市中心的天王寺、通天阁是被世人所熟知的著名景点。
△大阪繁荣商圈,你根本不会想到跟贫民窟有半毛钱关系/unsplash
偏偏隔一条大马路,大约走10到15分钟的距离,就会碰到截然不同的光景。
如果坐到新今宫车站下,可能会被本地人好心劝说:“别到北边地带,那就是日本最潦倒,最脏乱差的那一隅。”
△繁荣商圈和贫民窟也就10分钟不到距离之差/wiki
是的,这里就是旅游网站上告诫千万别踏入的黑色地带。大阪人眼中的“毒瘤”“犯罪温床”,连日本地图都不存在的地方——「釜ヶ崎」。
这里涂鸦遍地,沿街零散分布着用木板、被褥和劣质纸盒子搭建起的简易棚屋,路中间的围栏上随意晾晒着三两件衣服。
有时还会碰见街上光着膀子边游荡边喝酒的老人,甚至还有睡在垃圾堆里的老人……
△这是横滨寿町的贫民街区光景
这里被大阪人称为“爱邻地区”,名字略带讽刺,本地人通常一听就皱起眉头。他们称走进爱邻地区街头,就会闻到人称“西成的味道”。
那是一种淡淡的阿摩尼亚气味中夹杂着烟、酒以及垃圾的味道,这种形容不仅让人联想起韩国《寄生虫》电影的寓意。
△日本街道的流浪汉/wiki
日本最有代表性的贫民街区,除了大阪釜崎,还有东京山谷以及横滨的寿町。
他们称这些街道为“Doya”街,是临时工、失业者、流浪汉、罪犯和欠下债务被家人抛弃的破产者的聚集地。
这也是外界认为日本最暗黑的街区,分布着多达六十个黑帮集团,从事着贩毒、赌博和敲诈救济金等等勾当的,到处都是来路不明的地痞流氓、无赖恶棍、妓女和毒贩。
△国外摄影师记录下的贫民窟/tesinskyphoto.com
日媒上西城区盗窃案件更是频发,还因不少暴力事件上黑名单,2016年有醉汉毁坏车站玻璃之余,袭击了两名车站职员,还企图殴打乘客。
这年头流行暗黑探险,vlog博主在网上拍下精致日本面纱背后的猎奇大观,还发现了这可能日本最能薅到羊毛的地方——
△这里的店铺消费都比其他地方要便宜/wiki
街道周围遍布着黑市,能淘到有些肮脏但廉价的中古品;百元店里散落着性价比最高的廉价酒;超市的肉和青菜都比其他地方便宜多得多;
在街角的自动贩卖机里,用100日元就能买到三罐饮料或者是一碗杯面;
△西成区的自动贩卖机/Twitter
甚至还能看到不少中资卡拉OK居酒屋,简陋装潢,消费低到简直叹为观止。
当然西城区贫民窟最有名的当属传说中的三角和四角公园。那儿是无家可归者露宿的乐园,时而还有公益团体发免费餐饭。
△三角公园就是难民的大本营/wiki
角落的高处架设了一台电视机,一到晚上他们聚众在街头大电视前观看棒球相扑等节目。
这光景古早得,都让人不相信,这里跟繁华商圈也就几步之遥。
△难民们围着看大电视/wiki
他们建起了一座城
然后被时代遗忘成“垃圾”
为什么会在如此繁华的都市里,藏着这样的贫民窟?
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大多是二战后日本经济高度兴起时期遗留下来的劳工。
当时城市建造亟待复苏,需要一大群临时工人,尤其是大阪的釜崎,就是因为大阪万博而形成的。
△它是二战后日本经济成长期的劳工聚集地
来自全国的劳动者在这里汇集,周围建起了大量简易住所,即使没有当地住民票,也能拥有以储蓄日薪的银行户口,这里就渐渐成为“临时日雇劳工街道”。
同样的,横滨寿町的形成也是因为港口工业的兴起,聚集了一大群短工居住。
等到日本经济泡沫爆破,短期劳动工作大量缩减,在这样的冲击底下,这些临时劳动者毫无征兆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曾经的建筑劳工,如今的流浪汉/视频截图
加上日雇劳工逐渐高龄化,再也没法担任体力繁重的工作。所以这些聚集街区,逐渐成了这些日渐衰老,居无定所人群的聚集地。
更甚的是,这些弱势人群还备受日本黑社会的打压管制,早期混乱到连当地警方都与黑帮勾结,于是毒品买卖不法赌场在这里发酵成顽疾。
其中釜崎至今就发生过至少24次暴动,当中不乏这些无家可归者受到警方不公执法群起反抗的游行。
△西城暴动一掠/Twitter
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曾经还是满腔热情建造城市的参与者,转眼时运变迁,他们沦落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他们被这个时代和社会淘汰成“建筑垃圾”,到现在依旧备受屈辱背负着寄生虫这样的污名。
日本政府对这些贫民窟难民采取的安置手段,无非就是救济中心,比如西成劳工福利社,提供短期工作办理社保看病,为劳工们提供公共浴室、食堂、床位和娱乐室。
这些人不得不靠政府的公共救助过活,但名额有限,申请当然需要符合条件。贫民窟的难民们,会被像居无定所,或者家人尚在为由而被拒绝生活救济金。
△依旧有不少人没有得到救助金/Twitter
颇具讽刺的是,横滨寿町街道还被称为“福祉之街”,而最需要得到福祉关怀的人,至少有两成以上的人,连救济金申请都没法办理。
于是民间团体把往日租给工人的简易住所,改成月租的社会保障房,简易住所的房间面积一般是6.5平方公尺大小,比1张单人床稍大一些。
房租大概35000日元,对比每月能拿到大概7万日元失业救济金的难民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
△简易住所真的非常简易/视频截图
你可能觉得他们能拿政府救助已属幸运了,毕竟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劳动谋生非要寄生?
事实上,他们比谁都想挣脱出破败的“纸板村”,但无奈在外求职总会被社会和职场以有色眼镜看待——“原来你住在这个地方。”
△只要面试的时候都会因为住处被人另眼相待
靠着低保,自力更生走出这条街道已经很困难了。
据日本电视台一档节目报道,横滨寿町街道5773人里也就只有37人能走出这个困境。
△曾经有电视台调查的数据/视频截图
其中他们跟随采访的这个西装革履23岁的年轻人,举目无亲,拼死一搏想要离开这里,但面试了100家公司,依旧会因为住在贫民窟被拒。
他们说不清这种恶性循环到什么时候能结束,那道看不见的屏障才更难跨越。
△“流浪王国”这词是对流浪汉有什么误解
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
“没有人想成为 无家可归的人。”
天生具有强烈耻辱感的日本民族,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在日本社会不仅没有受到关注和同情,他们更容易受鄙视和唾弃。
在日本乞讨的人,在苛刻的日本社会并不会得到多少施舍。“自力更生”这四个字就是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隐形大山。
△贫民窟街上随处可能遇到这样的无家可归者/Twitter
于是你在日本贫民窟看到的更多是这样的流浪汉,他们躲避公众视野,住在公园或者桥底,桑拿浴室和网吧更是他们藏身的温床。
西成区每天都有小货车停泊在路边,车窗上贴着招聘广告,上面写着工种和工资。
“爱邻劳动公共职业安定所”是号称全日本唯一没有工作介绍的职业介绍所。
△职业安定所小而简陋/wiki
因为这里介绍的基本上只是日雇为单位的工作,然后雇佣保险法向住民们派发失业援助金,援助金的多少取决于这个月工作日薪和天数。
但他们依旧成了光鲜繁华都市下难以容纳的一类人。
△街边上每天等待工作的难民/wiki
之前有不少地方政府打算重新建构社区,例如甚嚣尘上的大阪市长桥下彻推出的“西成特区构想”,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
以“美化”之名整顿治安,实为只给新居民提供福利,试图清理掉街头流浪汉。
△nippon上有统计过无家可归者人数,但很多人说这数据也不准确
不仅当权阶层如此,不少东京人也对流浪汉表示鄙夷,甚至曾经出现过一种叫「浮浪者狩り」,也就是团体专门攻击伤害流浪汉的狩猎活动。
根据2014年的调查报告,生活在东京的流浪汉有高达4成曾经被浮浪者狩り无端攻击,或是拿垃圾砸在他们身上,而作案的大多还是青少年。
△很多人觉得而他们就是垃圾/Twitter
这些未成年人犯罪即使杀了人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可怕的是,在他们的意识里,已经潜移默化认为这些人是“害虫”,伤害流浪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日本社会还纵容这样的极端思想。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外面是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东京大阪,内里却是被隔离于现代文明之外的野蛮光景。
号称多元兼容的文明之都,却没有他们容身之处。
△东京浅草寺,几步之遥就到贫民窟/wiki
要不是2012年捷克摄影师David Tesinsky带着摄像机进入釜崎,用影像亲身记录下来这些被社会所遗弃的浮浪者。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这些人并没有当地人口中的“毒瘤”那般可怕。
这些街友们互相守望,友善慷慨,虽然不修边幅口出脏话,但人情味浓厚。主动给他送上啤酒,到三角公园大本营弹吉他,办古早歌友会。
△摄影师跟难民们的合影/Twitter
每年到了寒冬,孤苦无依,居无定所的他们将迎来最难熬过的季节,你看到街道墙面上可能有“釜ヶ崎越冬斗争”这几个字的涂鸦。
那是因为每一年都会有风餐露宿的流浪汉在瑟瑟寒风中被冻死。因而他们每一季都祈求街友们举办越冬聚会,互相取暖。
△越冬歌友会/Twitter
现如今Vlog的火爆让这样的贫民窟街区成了新一代游人探秘冒险的基地。
看似贫民窟的生活被众人关注到了,但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关注他们的真实内心,甚至因为热门,有些贫民街区的旅馆涨了价,街道的生活物价也在提高。
这对当地流浪汉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隐形的舆论和环境压力。
△现在的日本贫民窟成热门景点,周边也多了很多居酒屋/Twitter
老艺术家联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它取材的就是这样一则真实的社会新闻:
日本东京西巢鸭地区一名母亲为了与新男友同居而抛弃了四名子女。这四名子女先后因为不同的矛盾和问题死的死,失踪的失踪。
直到半年邻居发现房屋长期只有小孩居住报了警,这件事才终于被曝光了出来。
△《无人知晓》里还算是温情平淡叙述/电影截图
电影以温情与冷漠共进的叙述向观众展开,这世上多的是“无人知晓”的事。但看不见的社会病态,并不代表不存在。
一座城市如何对待最底层的人群,足以窥探这座城市的良心和信心。
釜崎贫民窟的涂鸦墙上有这么一句话——
“20岁、30岁的时候想成为男人,40岁、50岁的时候恨自己没成为男人,到了60、70岁,只想像男人一样死去。”
△贫民窟上的那句话,已经成了他们的格言/Twitter
如果非要让他们沉默,那至少这句话,也应该让世人看见。
参考资料:
露宿者和“生活保护”——从横滨的寿町看到的日本 Tom Gill
日本最大贫民窟藏在大阪 环球网
釜崎3万贫民争免费床位 「暴动之乡」旅客探险新宠儿 苹果日报
日本旅居观察:在最繁华的城市,不允许「流浪汉」的存在 女人迷Womany
东京贫民幽谷:看不见就不存在了 CUP
Vlog捧红了日本贫民窟,那里穷人的日子变好了吗?差评
日本最大贫民窟!地图上你却永远找不到它 中时电子报
Coronavirus: Japan rushes to house thousands of homeless people BBC
Beyond the bright lights, Japan's biggest slum is nation's dark secret The Guardian
Homelessness in Japan wikipedia
你怎么看待日本贫民窟?
钟无艳
编辑 | 周芷若
排版 | 左丘佑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日本最繁华的街,藏着最大的贫民窟》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