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一个80%的面积被森林和山脉覆盖的岛国生存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这个岛国还拥有1.27亿人口。
日本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体会拥挤的滋味。从摇篮到墓地,一生都在与无处不在的拥挤抗争。
都知道,北京的交通是出了名的堵。东京人口密度是咱帝都5倍,想必任性起来也是没sei了~
不过说来也奇了,东京人多车多,地少路窄,却十天半月也堵不上一回!
这还没完~~
据统计,与30年前相比,东京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2.05倍,交通却提速了一倍多......
这咋整的?难道只是依靠发达的轨道交通吗?
到过日本的人,都惊叹日本轨道电车的便利,而在很多城市的中心地带,电车“下潜”的深度何止三十米,至少在五十米以下。
挖这么深的土地,就为修个地铁疏散客流?呵呵,图样图森破。
这里面肯定有事儿嘛!
据传,在岛国的地下,极有可能掩藏着另一个庞大的城市,都叫它“地下城”。
有人说,日本拥有巨大的地下核物质贮藏,贮藏点特别隐蔽,这是否与“地下城”有关?
日本“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耗资30亿美元。
日本“地下城”里面什么样,是否有人居住,外人未曾可知,就连绝大多数本地人也不甚了了。
关于它的传闻很多,今儿个,咱就来扒一扒这段秘事。
世人周知“二战”时期德国的地堡,但并不知晓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期建造的日本“地下城”。
德国地堡,希特勒于1943年下令建造。该地堡规模宏大,由7条巨大的隧道构成。现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深挖这段往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秋庭俊。
他出身记者世家,曾作为朝日电视台的海外特派记者,成功报道了美军入侵巴拿马,是日本新闻界名人;后转行当起了自由撰稿人。
使他成就辉煌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秋庭俊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彼得·阿内特一起,成为仅有的两名从巴格达发回报道的外国记者。
海湾战争遗址
一次偶然的机会,秋庭俊在书店看到了张“二战”前的旧地图,与现在的地图对照,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差异:
“那就是东京的地铁网。在永田朝这个地方,现在地铁图上标示着一个交叉的铁路线,可旧地图上,明明还有另一条平行的地铁线。”
秋庭俊发现的旧地图
他找到当时的建筑记录,结果证明旧地图中的标示是正确的———
这两条地铁线不可能交汇!
通过对新旧地图的深入调查,一个又一个谜团显现出来。 “即使是搞错了,其中的古怪之处也太多了。”
在东京的首相府和某个区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建筑群;施工记录中,某些已建成的线路,在新地图中却只字未提……
他意识到,这个发现将破解一个不为人知的大型地下隧道网秘密。
为证实自己的推断,秋庭俊曾求证于官方或专业人士。然而,所到之处戒心十足,“他们的嘴个个跟拉上了拉链似的”。
日本四通八达的地下建筑
当秋庭俊向在地铁部门工作的朋友询问时,得到的回答耐人寻味:
“我们这样的工作人员,就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前任者怎么做,我们就得怎么做。”
秋庭俊认为,深受压力的朋友“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事实就是这样’”。
地下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
带着这个疑问,秋庭俊翻阅大量资料,无数次的乘坐地铁实地勘查。
从线路的走向到花费的时间,甚至是列车经过时声音的不同,以及石头颜色的深浅,他都要逐一进行比较。
秋庭俊推测:在熙攘繁华的东京地下,静静地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地下隧道网,“二战”前由政府秘密兴建,并作为防空设施被列为机密。
其实不仅是政府部门,就连民间建筑、地铁公司的相关人士以及各大公司的领导人,都知道地下网的存在。
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说出实情。
遗憾的是,秋庭俊最终没能提供有力的人证和物证,自己也遭到了政府的封杀。
他最关心的不是这个地下隧道网的存在,而是为什么直至今日它们仍被小心翼翼地秘而不宣。
“政府在‘二战’前不让公众知道它的存在是出于谨慎。因为不希望敌人知道。”“二战”结束后,冷战又开始了。
“这个地下建筑群好像是为了可能遭到的核攻击做准备。”
直到现在,日本的学生仍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日本在“二战”前只拥有一条地铁线——银座线。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表明,东京现有12条地铁线,隧道总长250公里。
不过秋庭俊认为,实际数字接近2000公里,一些地铁线在政府决定把它们变成公共地铁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关于日本“地下城”的故事就先说到这里。提到岛国,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还是受国人追捧的书包、马桶盖?
“师夷长技以制夷。”去过日本的人,多少会有些不一样的触动。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社会文化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又存在哪些劣根性?
如果您对日本人文风俗感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噢——
《东京游学丛录》 严加红 著
《日本型文化札谈——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严加红 著